浅谈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资源调集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31296 浏览:1447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生活化,不单是指语文教学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运用语文,还包括教师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陶冶灵魂、磨炼思想、完善人格水融起来,使语文成为生活的一种和谐音,以而使语文教学达到于漪老师所说的“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不用机械练习消磨学生青春”的理想境界。
具体地说,通过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手段方式的生活化、教学环境氛围生活化等一系列探讨与实践,把教学还原为生活的本身,让学天生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进展创造性思维,在愉悦的氛围中,实现人品的塑造。使学生养成以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就能够培养出知识丰富、思维灵活、品格完善的富有革新教学论文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调集生活化教学资源呢?

一、建立生活化的师生联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联系是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条件。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感受友谊,布满气力,感到自信,以而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对人生布满希望,进而形成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自尊、自信等良好的性格特点。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这种心理品质还可以升华到更高层次,如助人为乐、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理想等。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确立崭新的师生联系。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关心他们的身体、学习、活动,关心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成为学生的伙伴,学生的朋友,学生的师傅,学生的“父母”。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发生质的转变,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小名”来称呼他们,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觉得老师对他们很亲,就像自己的父母、朋友一样。这样就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间隔,以而使学生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氛围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都处以狭窄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基本上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教室成了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那么就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室就是我的家”,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空间,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为让学生轻松地学好语文,就要突出教室的个性化、生活化。教室是初中学生三年主要的家,要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馨。可在教室挂贴标语、名言警句和书法名画,布置知识窗、展示窗、作文园地和词语擂台,建立生物角、科技角等,让学生随时感受语文学习的氛围。
充分发动学生,大家一起搜集标语、名句,并让他们评选,说出为什么选这些标语或名句的理由,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被选中条幅的学生也有了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收到了综合效益。
用废旧挂历上的书法名画,把它挂到教室,并请学生谈谈对名画或书法的评价,也鼓励他们摹仿,每周换一次。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现能力、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生活情趣也得到了提高。
把盆景、花卉、鱼缸,养金鱼、泥鳅、蚕、龙虾以及各种花草等放置到生物角,让学生学会观察,能叫出各种花名和鱼名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习性,同时这些东西也可成为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的教具,学习内容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以而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起到了陶冶性情的作用。
把航模、车模、船模、地球仪及各种新型玩具放置到科技角,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探究能力,新一代科学家也许会以中产生。

三、处置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说话活动体现生活化。《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了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进展合作精神。”中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和体现欲,鼓励他们走到讲台上来,敢于面对台下的观众,以容不迫地进行叙述、侃谈、评议、演讲、辩论,充分展示他们的学识风采,实现人生的价值。要让学生说得好,说得妙,感受“说话”的乐趣,教师要找准学生积累、生活阅历与课文的契合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进展规律和认知水平,分年级分阶段循序渐进地科学安排练习内容:
课文导入体现生活化。语文讲读尽可能由“生活”导入。如我们在讲余光中的《乡愁》时,学生缺乏对乡愁的理解,进入不了角色,投入不了感情。教师可以放一段流行歌曲费翔的《故乡的云》,让学生以游子那一声声感人肺腑的呼唤中感受乡愁的情感。
课堂教学形式体现生活化。课堂教学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变单纯的读读答答为演演、画画、写写,变学生角色为演员、画家、作家。
作文教学体现生活化。现在不少学生害怕作文,厌恶作文,也写不好作文,大多理由是命题和要求阔别他们的生活实际,不能去反映他们真实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贴近生活,可采用兴趣小组、小记者团、校园文学社等多种形式,让他们走出课堂,深入到农村、工厂、大街、小巷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寻作“活水”。把他们的所见所闻通过办手抄报,编写刊物,搞社会调查,写影视评论,作读书心得交流,组织朗诵演讲比赛,有的可以发表在班级作文园地、校刊和各级报刊上,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创作的成就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