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13223 浏览:568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现代教育与技术的推广普及,采用多媒体教学成了很多语文教师努力尝试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它能够高密度、大容量地对学生进行信息传输,通过直观、生动、新奇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也将成为语文教学和探讨的一个基本内容。如何遵循语文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真正使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现代化服务,便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探讨课题。然而,以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一些课件和课堂操纵看,使用效果理想的并不是很多,一些课件有着明显的不足,甚至在很多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错位现象。我以为以下的一些应该值得我们留意,以便改善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

一、教学手段与教学思想的错位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同步协调进展,才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然而,有些教师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混为一谈,以为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育思想现代化也就必在其中了,这就出现了用落后的教育思想指导现代化手段使用的不正常现象。有些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为题海服务,为考试服务,最主要的体现形式就是简单转换,将大量的提问、板书、练习和试卷转化成图片、文本,还自得其乐地说:“这样不但课堂容量大,而且避免了学生写错别字。”我听过一节课——《社戏》,老师做了诸多的文本,以一开始的情节结构到人物形象浅析,再到小说的主题,最后是结尾的含义,可谓非常详尽,三节课的内容一节课就完成了,但这些知识由于不是学生自己通过诵读感悟到的,因而课下很难消化吸收,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这样的做法危害不小,由于这些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并不是着眼于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来带动教学思维和整个课堂教学的革新教学论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整体素质,而是着眼于利用现代化手段更有效地施行应试教育。

二、音像内容与语言内容的错位

声音和图像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主要体现形式,也是它们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的上风所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服务,主要途径就是语言和音像之间的转换。通过必然而有效的转换,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运用,提高语言的素养,帮助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操纵。然而这种转换必须是等质的,否则其结果便会同目的背离。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要对转换的课件内容和音像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正确的把握,要在语言内容和音像内容之间找到最佳的转换对象。我看过一个《“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课件,画面形似而神不似,并没有把读者带到那种紧张的氛围当中,反而给人一种愉悦、兴奋的感觉。这种音像内容与语言内容的错位,很轻易破坏应有的教学情境和质量,对学生感受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也会起干扰作用。

三、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的错位

很显然,在语文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之间,前者是目的,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前者是主,后者是次。实在“辅助手段”这个词已经说明了不足。我们在具体的语文操纵中必须始终坚持和体现这一思想。可是不少课件把两者之间的联系处理得不够恰当。有的手段与目的没有服务联系,互相脱节;有的为手段而手段,音像的使用没有必然性,更没有带来教学效益的提高;有的喧宾夺主,手段成了主体,听读时间大大超过了语言操纵的时间。造成这一现象的理由是对语文课的性质和特点缺少深刻的熟悉和正确的把握。
语文课永远是语言实践课,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加强积累,培养语感,进展思维,就必须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不足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这一学科特点也就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无论使用什么手段都不能转变这个性质,它的特点是一切练习都必须以语言实践为主体,同时以语言为,而其他都必须为之服务,而不能相反。我看过一个《天山景物记》的课件,基本内容都是天山景物的画面。通过画面阅读固然能够使学生了解天山的景美、物丰,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但这不是阅读教学《天山景物记》这篇散文的效果,更不是语言练习的结果,由于教学的主要过程已经不再是语言的操纵,而是画面的阅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确实感到新鲜有趣,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得到语文方面的练习,以某种作用上来说,课堂的性质已发生了变化,已不再是语文课,而成了音像欣赏课。报纸上报道过这样一个新闻:德国教育家发现,有语言障碍的德国儿童越来越多。他们以为这与儿童音像接触越来越多,语言实践越来越少不无联系。一位德国教育家说:“尽管孩子们在电视机前可以看到玫瑰,但闻不到香味,也不能用手去摸。这样一来,刺激儿童感官、运动性能和语言发育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这就告诉我们,假如用过多的音像阅读代替语言阅读是极为有害的。因此语文课必须始终坚持以语言阅读为主体,在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感悟、理解。

四、审美价值取向的错位

毫无疑问,语文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作用,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这一价值的作用的实现有它的上风。但语文课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作用来自它所选用的作为听说读写教学对象的语言材料,以及整个操纵过程。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帮助语文教学实现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展示出它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作用。因此我们在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时候,必须充分留意,不能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本身的审美价值混同于语文教学的审美价值,更不能以前者代替后者。文学形象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的,假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简单地以音像手段代替,省略或缩短学生的阅读过程,实在就是剥夺了他们进行阅读再创造的机会,扼杀了他们这方面的才能,即使再好的音像手段,也不能完全达到自身阅读以语言品味中所达到的效果。因而我们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时候要保持头脑冷静,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语文教学本身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作用,而不要迷恋于音像所造成的审美效果。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公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既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上风,又要遵循语文课的特点,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在现代科技的氛围中,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