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25752 浏览:1187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开篇入题,引来满园春色

课文的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出色的导语,是奠定教学基调,营造课堂气氛,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的有效手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偏爱于用古典诗词作导语,折一枝红杏而引来满园春色,掬几朵浪花而激荡一江春水,感觉受益颇多。例如在讲授《故都的秋》时,我引用学生较为熟悉的赞美秋天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仲春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大家齐声朗诵,热情高涨,仿佛把醉人的秋色带进了课堂,“赞秋”自然成了这堂课的“主旋律”。在讲《杜鹃枝上杜鹃啼》时,我在屏幕上打出一些写杜鹃的诗句:“鹦鹉洲边鹦鹉恨,杜鹃枝上杜鹃啼”、“废绿亭台,鹃啼瘦东风”、“杜鹃不解离人意,更向落花枝上啼”……通过杜鹃(子规)这一布满凄凉哀怨和神奇色彩的意象,以而引出作者笔名“周瘦鹃”的缘由和课文题目的来历,与文章脉络丝丝相扣,大大增添了课堂的文学韵味。

二、剖析文意,平添盎然生机

语文教学,对文意的理解和赏析轻易流于形式,泛泛而谈。大而空的浅析和说教,不仅单调枯燥,其结果也常常如过眼烟云,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恰到好处地穿插运用古典诗词,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给课堂带来清新怡人的春风。比如在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时,如何理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句话的含义,我引用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等佳句,学生兴趣盎然,文言的学习一扫往日愁云,第一次有了诗意的绽放。屈原的《离骚》学习难度较大,假如在疏通词意的基础上,借用较为浅显的古典名句来对应解释,可以化繁为简,相得益彰。例如可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对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对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对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等。寥寥数语,简洁明了。

三、变诗为文,竟成落花水面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古典诗词曲转化为自己笔下的文字,是一条可供探讨的好思路。如在讲高语第三册诗歌单元时,我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改成一首小诗——《甜蜜的忧愁》:“巴山夜雨敲打骤急的鼓点/声声催问何日方是归期/委屈的是西窗下的红烛/灯花滋长难言的寂寞/但两相依偎/却是眼中不变的风景。”我把它打印在字幕上,学生兴致很高,他们发现原来烂熟于胸的古诗,竟也能变成如此生动而具有浪漫气味的文字。我倡议把李清照的《一剪梅》改成一首现代诗。作业交上来后,我不禁大吃一惊,其中佳作,真是层出不穷。有一学生这样写道:“荷花残了/秋意凉了/盈盈细步/独上兰舟/云中的飞雁/邮寄相思的信笺/又传递远方滚烫的心意/西楼的月光下/孤独的人儿彻夜未眠/流水是两颗心的泪泉/总也割不断的愁/搁在眉头/又放在心头。”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我们还能再苛求什么,它胜过洋洋千言的讲解。

四、写作练习,化作涓涓活水

古诗词在指导作文练习时亦可大有作为。继续古诗词的极致,不只在于记忆的多少,更在于使之成为源头活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把古诗词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学生很受启发。首先是语言的美化功能,强化古诗词的运用,可以打破作文程式化的语言方式,为行文镀上亮丽的光泽。优秀的作文,常常展示了作者扎实的古诗文基础,写作时总能信手拈来,给读者“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审美享受。其次是对主题的升华功能,古代诗歌中的好多哲理诗本身就是点石成金、升华主题的好素材。例如“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适用于“志存高远,投身社会”的主旨;“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适用于“志行高洁,保持本真”的主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适用于“奉献社会,不求回报”的主旨。恰当地引用诗句,无疑会给文章锦上添花,提升作文的思想品位,进而增加得分的“亮点”。
(作者单位:民勤县第一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