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瑕瑜互见瑕瑜互见试述余音绕梁学术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5028 浏览:137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言论,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

一、《论语》的特质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还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主要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篇章内容的深入了解。《学而》一篇包括数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二、思想方面

提出“孝悌”的学说,认为是“仁”的核心体现,包含一切美德。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的。如果在家中实行了孝悌,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悌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以及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三、教育方面

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孔子提倡教育重在“德行修养”,把“德”排在“识”的前面。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所以,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值得今天的教育者们商榷一二!

四、《论语》的“瑕瑜互见”影响

《论语》的语言影响同它的思想影响一样,遍及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方面。《论语》中的话,有很多于今仍有实用价值,这一部分可称之为积极抑或精华部分。但“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书也是一样,必定是瑕瑜互见的,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论语》中确有许多内容在今天看来是应该扬弃的,这或许是夫子的时代局限性使然,今天阅读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仍是应持的正确观点。

五、余音绕梁之“道”

孔子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读易》还可谓琴曲之珍品,曲意苍茫深沉,余音回响,表现的是孔子秋夜读《易》体“道”的情景。这时的孔子已将自然之道与人伦之道结合起来,自然现象的变化也说明了人事活动的规则。心中存有大道,自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作者单位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师二十九团孔雀中学)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