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课堂倡导课堂“布白”,提高课堂效率学术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7548 浏览:245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通过课堂“布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有了这种独立体验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与困难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布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布白”一词源于中国传统国画艺术,是处理空间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也是许多艺术种类的重要表现手法。把“布白”这种手法移植于课堂教学中,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乐于、敢于、善于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独立体验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曾记得我年幼时,父亲教我学写字时说,写字也要讲究布局谋篇,手未下去,心中已有数,字切忌写得太满,恰当的留白,才能更有美感。多年后,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课堂上也需要“布白”。
当前有不少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仍自觉不自觉地采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听过一些课,那种教学方式甚至还不如传统课来得有效。教师要讲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40~45分钟的时间内把内容塞得满满的,学生课堂那根弦始终绷得紧紧的,没有喘息的时间。似乎可以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实则是教师的自导自演,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最终影响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课堂“布白”,给了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较重要的因素,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通过课堂“布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有了这种独立体验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与困难的能力。在本学期公开周教学活动中,我讲授《湖心亭看雪》一课时,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要想知道作者笔下冰雪中的西湖到底怎样,就需要深入理解文本。然后,抛出两个主问题:(1)老师觉得这篇短文有一个地方前后矛盾,你能找出来吗?(2)请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来评价张岱。以下便是课堂教学的“布白”过程,在师生的交流中问题得到了充分的解答。
……
师:都说这篇文章作者犯了一个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是什么?(生惊诧好奇)
生1:“独往湖心亭看雪”应该是一个人,后文却出现了一个舟子在说话。
生2:“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相矛盾。
师:同学们眼光很敏锐!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是不是张岱的数学没学好数不清人数啊,是不是应该和张岱商量让他改改?
生3:我认为先不急,等咱们理解了课文再说,说不定其中另有奥妙呢!
师:嗯,大家同意吗?(大部分同学表示同意。)我们来分析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来评价张岱。
生4:痴。(学生纷纷表示赞成,师板书:痴)
师:“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讲啊?
生5:傻,笨。
生6:呆,行为举止不同常人。
师:对,张岱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呆人”。女生把课文朗读一遍,要读出感情。(全班女生齐读)
抛出问题后先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我阅读和思考,然后通过师生充分的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最终将问题解决。我发现,比起教师滔滔不绝地将答案公布出来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然后很快地遗忘,课堂“布白”更能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对知识进行内化,加深理解,留下更深的印象。在一堂课中,教师切忌满堂灌,要在知识衔接处,或讲授处,或提出问题之初,或结论得出之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回味,充分发挥学生思维想象创新能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二、课堂“布白”,提供学生发言、讨论的机会

在一节课中,不可将讲授的内容塞满学生的头脑,留下疑问,留下猜想,留下学生对后续知识学习的渴望。传统课堂中教师主宰课堂,而“一言堂”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课堂上服从于教师的绝对权威,不敢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假设,没有创造性思维的机会,甚至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沦落为教师传授的知识存储器。在讲授《湖心亭看雪》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
师: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张岱的“痴”?
(1)分析: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张岱的“痴”?
生1:“是日,更定矣。”他居然在凌晨的时候去看雪,真不可思议。
生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人驾船去的,胆子可真大。(众笑)
生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去看雪。
师:说得真好!(多媒体课件出示答案)古人以三为多,大雪三日就是大雪多日。文中说“湖中人鸟声俱绝”是什么意思?用一个成语表达如何?
生(想了想):万籁俱寂。
师:说得好,现在我采访一下同学们,在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里,你会在家干什么?
生1:缩在被窝里睡懒觉。
生2:上网玩游戏、聊天。
生3:烤火。
生4:一边喝茶一边和家人聊天。
教师的讲解、活动安排不可太满。在课堂讲授时,讲到关键、要害处时,使课堂教学呈现“一触即发”之势,如同射箭一样,教师拉开弓,做出指点,让学生自己把箭射出去。教师只在重点、关键处点拨一二,给学生以简单的提示,而把大量的问题留给学生去挖掘与思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大胆发言,充分讨论。

三、课堂“布白”,赋予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

语文实践,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为提高语文素质,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学”,我认为“学”的方式多样,在导学第三单元“喜剧单元”时,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编演短剧”,让他们自编自导自演《日出》《钦差大臣》等经典剧目,两组“戏班子”进行“PK”,学生兴趣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满满啊!这样的实践很有锻炼价值。课本剧的改编与表演不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并带给同学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布白”中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的意识。表演之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看法。这样演一演、议一议,学生自主参与、大胆实践,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过程,又是对学生健康完美人格的塑造过程。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但学生喜欢,也能让教学达到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
当然,课堂上的“布白”决不是留下遗漏、疏忽,更不是空堂,而是精心的预设,在激发学生探究的同时,更渴望思维创新达到精彩的生成。课程改革我们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布白”太长、太多、太虚。如果一节课中无原则到处留白,看似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也很热闹,但是,热闹的背后是学生不知所措的一片茫然。切记探究的问题没有价值,以简单地对错问题作为学生交流的主题,这样的问题由于缺乏探讨的价值会让我们的教学中很宝贵的探究交流流于形式。
(作者单位 福建省市陈埭民族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