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任务设计十项原则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29411 浏览:1334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十项原则:目的性与导向性,人本性与发展性,实用性与思想性,全面性与多元性,层次性与差异性,可操作性与参与性,趣味性和真实性,过程性与综合性,拓展性与开放性,评价性与赏识性。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学生能力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常见的教学模式,任务设计直接影响信息技术课堂质量水平的高低。如何设计任务至关重要。探讨、研究设计任务时遵循的原则十分必要。

一、目的性与导向性

设计任务时要仔细分析学生的需要,目标要明确,导向要鲜明。确定这节课的总体目的,然后在每个环节和步骤中的活动都围绕这个总目的展开。

二、人本性与发展性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完成者,起主体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居主导地位。信息技术操作需要大量时间,因为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才能给学生研究的与能力。

三、实用性与思想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良好的熏陶,是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手段。在Excel基础一课中引进亚运会金牌榜,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四、全面性与多元性

目标、内容、功能的全面性,即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把教师任务设计的目标变为师生共同的目标,师生共同进步。

五、层次性与差异性

设置的任务有层次性与梯度、渐进性。任务越容易,参加任务的人越多,获得成功体验的人越多,学习兴趣也越浓厚。随着任务的渐渐深入,学生对任务信息的了解不断增加,稍微难的任务也会显得容来。

六、可操作性与参与性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出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简单可操作的任务,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有效提高薄弱学生的参与度,使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七、趣味性和真实性

设计任务时要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来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解决现实的问题,品尝学以致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用word做电子小报。
八、过程性与综合性
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关注质与量,结果与原因,对学生的点滴都很注意,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严谨的探究精神,从而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九、拓展性与开放性
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有课堂内的合作交流,更要拓展、延伸到课堂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扩展到相关领域,启发学生思考,拓展深层次思维。
十、评价性与赏识性
用欣赏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恰当的评价会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或师生合作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式。评价的内容不仅对于学生学习目标的测试,更是学生学习信心的树立、学习能力的建立。
信息技术课堂任务设计的宗旨是为教学服务,本身也有局限性,任务的难度、层次较难把握,系统性较难控制,想坚持“做中学”的教学设计并非易事,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及时调整,大胆实践,积极探索,逐步完善,在提高学生的实际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上发挥更大的效应。
参考文献:
汪家鹏.刍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商情,2010(37).
龚兴鼎.高中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计[J].科技信息,2011(7).
[3]周慧.“任务驱动法”论文大全www.618jyw.com
在教学中的应用[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
(作者单位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