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技法借鉴艺术技法教数学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20779 浏览:941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源于:论文范文网www.618jyw.com
【中图分类号】G623
如果把一堂课看作一道菜,那么调味在烹制鲜美的数学课堂中意义非凡。因为枯燥乏味的讲解、索然无味的练习会让数学学习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对数学课堂产生了恐惧,对数学老师敬而远之。由此想到"有价值的数学"还应该是"有情趣的数学"。有情趣的数学是有滋味的数学,是鲜美的数学。

一、有伏必应,意味深长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紧密,数学教学注重原型启发的特点,决定了"伏笔"必定是一种数学教学常用的"调味"手段。为此,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数学知识体系才能做到前后联系,左右逢源进行巧妙铺垫;只有随时留心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事例,才能寻找富有启发性的原型,开启学生创造的源泉。
教学《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只从一个角度或一个方向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师在借班上课的课前自我介绍中埋下伏笔。"哪两个数据能说明老师'瘦'这一体形特征?"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并明白了一个生活道理"单一从体重或身高不能说明一个人体型胖瘦"。借助这一生活原型的类比启发,学生在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理解用数对的表示方法时就显得水到渠成。有伏必应,伏笔要有照应。课堂小结时教师的应再次提示,让知识再次联结,再次强化,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寓庄于谐,津津有味

寓庄于谐,可以说是一种写作的表现手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写作风格。谐,诙谐风趣;庄,严肃庄重。寓庄于谐即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说明事理,使人在轻松愉悦中感悟其深刻的蕴含。鉴于数学学科严密的逻辑性,容易使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的现实,寓庄于谐,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喜欢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寓庄于谐的讲解,诙谐风趣的语言无疑是一剂调味品,能使苦涩的数学课堂变得鲜美,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津津有味。
教学《3的倍数特征》,学生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时,因为受到"2、5倍数特征"判断方法的负迁移,出现了根据个位上的数判断是不是3整除的倍数的猜想。随即这个猜想在验证中被否定,并发现了规律。然而,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难以理解"为什么是3、9的倍数与这个数中各个数字的次序无关?"教师也难以向小学生解释其算理。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医学诊断中两个词语"局部观察"和"全身扫瞄"概括出判断"是不是2、5、3倍数"方法。这种穿插着比喻和故事情节,运用亦庄亦谐的讲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既帮助学生增强记忆、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氛围,使数学课堂紧绷着的严肃面孔变得和蔼可亲。

三、计白当墨,回味无穷

计白当墨的审美辩证法是中国艺术创造的一个重要传统。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也需要"留白"。课堂上的留白,不仅仅是留下"时空"让学生随意活动、自主选择,而是留下"空白"让学生去遐想,去深思。课堂上的"留白"不在于即时的回报,而在于让学生打开视角的窗口,张开思维的翅膀,超越课本、超越课堂着眼更广阔的天地,从而使自身的创造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教学《圆的认识》时,在认识圆的特征后,教师组织了四次画圆练习,①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②画一个比第一个大一点的圆;③画一个比第一个小一点的圆;④在第一个圆内画一个直径为3厘米的圆。四次画圆,把认识圆的两个基本要素定长和定点有意识地、巧妙地孕伏在这个操作活动中。在思考、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切实体验到了"定长"、"定点"。第四次画圆,教师追问"圆心在什么范围就能把小圆画在大圆里面呢?"激起了涟漪,学生在追问中思考,在思考中改进。课堂中学生最终未能解决,教师也没有点破。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教师有意留下的"空白",希望学生想得更深;教师特意留下的"动力",希望学生走得更远。

四、欲扬先抑,耐人寻味

欲扬先抑作为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是指按下、贬低。"扬"和"抑"。抑是一种等待,抑制一下思维敏锐、反应敏捷的学生,是等待更多学生的参与,更深的独立思考,扬是一种期待,期待更多与众不同的声音,更多的精彩纷呈的陈述。教师"一言堂"不可取,优生"独角戏"同样不可取。抑扬结合让课堂更禁得起细细地体味。
面对一些有跨度的学习,如果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理解,个别学生发现奥秘。教师不应让个别学生急于表达,而是静静地看者,听着,等待着花开的声音。时机到了再让这部分学生进行透彻的分析、精彩的发言。这过程教师看似无为却有为。控制是为了开放,压抑是为了发扬,教师舍弃了个体的展示,收获了群体的争鸣。欲扬先抑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境界。
"质为本,味为先。"烹饪中所追求的味是指原料的"本味"。数学课堂中的调味也应如此,不要因为标新立异、风味独特而丧失了"本味"--"数学味"。只有数学味、生活味、情趣味相互融合,才能为学生烹制出鲜美的数学课堂,"百味调和一品鲜"是厨师对饮食文化的追求,也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追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