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创设创设数学不足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4657 浏览:119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地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根据这一教育思想,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我认为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启发创新; 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地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根据这一教育思想,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我认为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一条有效途径。
1 循循善诱,启发创新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启发他们创新。如:教学“求圆柱的体积”,我在引导学生探究体积公式时,有步骤地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景:
(1)尝试试求圆柱体塑料桶容器中水的体积。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却一时不知所措。有几个学生试着说,能否将“圆柱体中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计算体积。这一想法,得到大家认可。
(2)如果将“圆柱体中的水”换成“圆柱体的像皮泥”,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这一问题激发起学生的灵感,经过思考,学生提出将它捏成长方体,体积就可以求出来了。
(3)老师问,圆柱体既不是“水”也不是“泥”,而是铁,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铁块不能倒,也不能捏,又遇到了新问题。学生思考后,认为可以将它浸在长方体容器的水中,用测量因此而排挤出同体积的水的办法来测知。
正当学生思维活跃,为解决问题而高兴时,老师展示问题的焦点:假若是我们学校教学大楼大门两旁的圆柱体水泥柱子,你们能想办法计算吗?这时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第一:必须有一个计算圆柱体积的统一公式;第二:这个公式可以从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中寻找。最后,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在学生的探索中“诞生了”,V=Sh=πr2h=π
2 从已知到未知,迁移创新
数学知识有严源于:标准论文www.618jyw.com
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知识之间有密切联系。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以旧引新,“创造”新知识,使他们将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化为能动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如:以教学分数除法为例。出示:一辆汽车25小时行驶24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不难列出算式:24÷25。这是整数除以分数,是学生的“未知”。
谁能把24÷25转化一下,使它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就能计算?教师启发说。
学生思考了片刻,纷纷举手:
A学生:把25化成小数来计算,即
B学生:这种方法有局限性,如果把25换成15时,则难以用这种方法,很快计算出正确结果……。
C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5,商不变,则
D学生:既然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假如把25看成一个数,是不是可以乘以它的倒数呢?25的例数是52,得出24÷25=24×52=60(千米)
学生A、B、C的三种方法,应用旧知迁移转化,大家容易接受,而学生D的方法是把整数适用的规则推广到分数范围来了。这种类比是否成立,还需要证明或验证。于是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思考学生D的方法是否成立,并要求举例验证。
学生:结合例题的题意来看,如图:
全程分成5份,2份是24千米,1份是,全程就是。两种算法结果相同,可见D同学的算法是可行的。
F学生:可以用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来验证:用D学生的方法能否得到用其他例子也可以得相同的结论。所以,D的方法成立。
这样,就比较顺利地推导出计算法则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同时学到了运用旧知识迁移创新的本领。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课件辅助教学以其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展现知道形成的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它那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优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的功能优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课件的:先出示长方形,让学生说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出示A图,怎样求它的面积呢?借助计算机的展示,引导学生想象通过平移割补,可转化为一个长方形,利用长方形计算公式可以求出它的面积。再出示平行四边形B图,启发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图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通过割补,顺利地解决了该问题。
4 通过数学的应用价值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的机会,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一次次的实际应用中,深切地感到课本里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有用的。通过应用,既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又能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完成的这样一份作业:设计“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要求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和程序等在活动方案中体现 得当。由于“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是学生最喜欢的节日,这一开放性的作业以时间知识为线索,结合具体的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