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探析幼儿读图能力培养办法探析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24023 浏览:1085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读图能力是指在阅读图画类书籍时,幼儿能够按照画面的顺序,通过观察画面的背景、色彩,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以及常用符号等,建立图与图之间的内在关联,理解图书内容的一种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幼儿;读图;能力培养;方法
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是对幼儿进行“读图”能力培养的绝好材料。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本阅读经验,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图片的观察讲述理解绘本内容。因此,在读图时应更注重从画面关注本质的能力培养。在绘本阅读实践中,我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大班幼儿的读图能力。

1. 对比阅读法

即把两幅或两幅以上同类或者有一定联系的画面放在一起比较分析其共同性和特殊性的方法。一个绘本,往往有一条叙事主线,由主线的变化,生成丰富的情节。
有些主线变化差异明显,如在《糟糕的头发》里,有几乎相同的两个画面:狮子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唯一的不同是表情,一个烦恼,一个愉悦。在阅读过整本书后,我把两页画同时呈现,请孩子来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分别给你什么感觉?头发完全一样,表情却不同,到底是什么地方很糟糕呢?这样的对比阅读成功地将孩子的思维从直观的画面引向了表情后面反映出的心情,孩子们也顺理成章地总结出了故事的主题:心情好,一切都好!
有些主线变化是逐步形成的,如《打瞌睡的房子》,随着人物的次第醒来,画面色彩逐渐明亮,房子由静转动,我将有这一转变过程的五个画面同时呈现给幼儿,以便幼儿更清晰地感受到画面的变化,也提高了读图的效率。
有些主线变化隐藏在故事发展中,如《小猪奴尼》,随着情节的发展,小猪的情绪变化起落不停,孩子们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我请孩子根据情节给小猪贴上相应的情绪卡,并用适当的词来描述小猪的情绪变化,激动、害怕、高兴、失落、紧张、意外、感动、兴奋……在情绪主线的指引下,孩子们用形象的词汇准确地读出了画面中小猪的表情变化,小猪奴尼的故事超越了原有的文字,在孩子们的想象、创造得更加生动与精彩。

2. 细节讨论法

即针对画面的某处细节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绘本画面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节,这些细节,在理解绘本故事的过程中往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蚂蚁和西瓜》中,蚂蚁们用各种办法搬运着西瓜,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孩子们看到了,有的用篮子吊、有的用肩膀扛、有的几人合作一起抬……那么,有偷懒的蚂蚁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孩子的兴趣,他们更仔细地寻找着、观察着,并展开讨论,有人说,右上方有一只蚂蚁在睡懒觉;有人说,下面有一只蚂蚁没干活在唱歌……由这个问题引发,孩子们对于劳动中的分工合作、张弛调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画面的理解就更到位了。
在组织细节讨论时,我注意营造开放的氛围,参与幼儿讨论,不作判断,不下结论,只适时给予引导,如有孩子说“蚂蚁睡懒觉”,一部分孩子表示附和时,我说“嗯,它为什么不回家去睡懒觉呀?”有孩子就说“它一定是干活太累了”,又有孩子说“它休息了一会儿还要继续干活呢”……经过巧妙点拨,孩子们自己讨论出了满意的答案。

3. 表演体验法

即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表演,以引起幼儿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绘本中静止的画面,往往描述了一个动作或事件发展的最精彩瞬间,至于动作前后的关联,事件的发展过程,就要靠我们的想象了。孩子的思维具体直观,理解画面时往往依赖于自身的经验,因此,我采用表演体验法来唤醒经验,引导读图想象。
绘本《奇怪的雨伞》中,熊妈妈给小熊撑伞,总是把伞伸向小熊的方向,自己的半边身子都淋湿了。这幅图的关键点在于:小熊在前、熊妈妈在后,小熊四处活动而熊妈妈被动跟随。我请孩子表演这个情景,在表演时引导“小熊”一会儿去看看花,一会儿去踩踩水……而“熊妈妈”就跟在小熊后面撑着伞跑来跑去,手忙脚乱地忘了自己。通过这样的体验,孩子们联想到了自己在下雨天出门时的情景,体会到了生活细节中表现的“亲子之爱”。
再如《我的幸运一天》中,看着狐狸给小猪倒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胡椒粉的画面,我请孩子们模仿狐狸得意的神态,想一想狐狸会说什么,并表演出来,孩子们的表演十分地传神,设计了生动的台词:“嘿嘿,马上我就可以美餐一顿了”“嗯,我已经闻到了烤猪肉的味道了,哈哈”……这些表演经验会被孩子自然地带进自主阅读中,加深了他们对画面的理解与想象。
此处的表演体验法不同于故事表演,是通过挖掘一幅图的内涵,围绕画面的关键点想象表现出一个过程。采用这一策略时,老师必须抓住画面的关键点展开引导,使孩子围绕关键点进行表演、获得体验,从而找到画面的关键所在,通过想象读懂这一画面。

4. 模仿创作法

即通过模仿绘本画面进行模画或创作绘画的方法。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起始于学习者对示范者行动的注意。大班的孩子有了较高的描画能力,对一些情节丰富、线条复杂的画面表现出描画的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专门的描画纸,请他们对自己喜欢的画面进行描画。这一处圆形的建筑是什么?这边还有一个三角形千万不能漏掉哦……孩子们描画着,不时地揿开自己的图将它与原图进行对照,力求尽可能准确地表现出每一根线条,体现画面原貌。描画完后,我请孩子们讲讲自己描画的画面,这时,孩子们的讲述会特别地详细,不漏掉每一个画面,更会对画面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有时,我会要求他们当一回真的绘本作者,《野猫的城市》中,孩子们指着画面中的狐狸问:“那么狐狸会变成城市里的什么呢?”于是,我请孩子们讨论,并学着绘本里的样子画一画。有孩子把狐狸画成了沙发,说城市是个舒服的地方;有的孩子把狐狸画成了大衣,说城市是个可怕的地方;有的孩子把狐狸画成了狐狸画成了头发,说城市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对于这种画面,我不作绘画要求,只注重创造性的表现,有时会给孩子们几天时间,因为创作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缓慢的过程,有时也会请他们把画带回家,和父母一起创作,因为创作有时是需要得到一些帮助的,总之,关注创作的过程,最后展示创作的结果。用孩子们的作品,考察同伴与我这个老师的读图能力,让读图变得更激动人心。
收稿日期:2013-08-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