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幼儿园从游戏为基本活动理解与实践题目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7866 浏览:249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幼儿通过游戏结源于:毕业生论文www.618jyw.com
交朋友,建立最初的社会关系网,形成基本的社会规范,并在游戏中锻炼体魄。幼儿园作为幼儿身心发展的基地,不能忽视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正确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并积极实践,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基本活动
1671—0568(2013)27—0190-03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总则第五条也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一、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除了自然进化论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外,从幼儿个体发展的历程来看,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关。
1.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好动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动即快乐”是幼儿游戏最初的动因,活动亦刺激幼儿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而不受限制。由于小脑是运动控制中心,司管身体平衡,调节肌肉运动,小脑又与情绪控制中心相联系。所以,积极地进行身体活动,可以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也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调整到最佳水平,从而避免厌烦和疲劳,使机体感到舒适。
2.游戏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幼儿的认知特点是以直观的感性思维为主,这就决定了幼儿认识事物时多以直观的方式进行,如见到一个新玩具时,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甚至是用嘴去感受,这些最直接的形式可以帮助幼儿感知这一事物。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动用其可以动用的一切方式去感知事物,从而认识身边的一切。
3.游戏是幼儿交往和表达的需要。交往和表达的需要推动幼儿去游戏,游戏是幼儿交往的基本形式,它满足幼儿与人交往的需要,发展和形成着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关系和情感,游戏也是幼儿自己的“语言”。由于幼儿还不能很好地驾驭社会化的、成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因此,游戏就成为了他们表达自己想法和愿望的手段。
游戏对于幼儿不仅仅是“好玩”,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当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行为对物体或他人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可以使幼儿自我实现的需要获得满足。

二、游戏与教育的独立与统一

就活动的本质来说,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而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因此,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而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
就其活动的方向来说,游戏和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首先,从游戏与教育的目的来看,游戏的价值在于实现儿童认识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其每一方面的发展又含有众多的内容,可以说囊括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纳入一个有计划的影响过程,通过体、智、德、美各育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只不过游戏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过程,两者在终点上达到一致,即游戏和教育的结果都是儿童的发展。
儿童的发展是游戏与教育内在联系的纽带,游戏对幼儿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教育对幼儿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

三、“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如何实现教育和游戏的结合,也就是如何实现自然状态下幼儿游戏向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的转化。现实中的这种结合和转化,主要就体现在游戏要教育化和教育要游戏化的认识上。
1.游戏的教育化,这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状态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的服务功能。具体便落实在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2.教育的游戏化,是针对幼儿园教育日益趋向于小学化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使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具体就落实在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在教育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四、“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

幼儿的自发自主游戏(本体性游戏)和教师组织的教学游戏(手段性游戏)两者共同构成了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为了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就必须重视这两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不同价值,保证这两类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是本体意义上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虽没有发展的特定指向,但它却凝聚着发展的全部趋势。经常参加这类活动,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给予幼儿以充分开展这类游戏的机会。
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活动,能让幼儿学到我们要求他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促进幼儿按一定方向发展。但为了有效地促进发展,为了避免压力给幼儿造成的心理损害,幼儿园以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或者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游戏般的体验极其重要。但大多数教师都怕乱、怕麻烦、怕出事故,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力。即使游戏时,也是集体游戏多,自由活动少;智力游戏多,其他游戏少;训练眼目多,动手操作少;教师包办多,幼儿独立完成少。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集体游戏,抹杀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了避免以上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1.保证自由活动时间,实行玩具开放。我们根据全日制幼儿园的特点,充分利用入园早、课前课后、下午户外活动时间多的特点,组织幼儿自由活动,他们自由选择玩具,自由结伴,按自己的喜爱和意愿进行游戏。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每一次活动,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智能。为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我们提供了纸板上的跳舞衣、外套、儿童头型等,开展了扣钮扣、系鞋带,扎蝴蝶结、梳小辫等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乐此不疲,非常认真,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准备了旧纸板、废源于:论文 范文www.618jyw.com
布料,开展拼布块、做钱包,钉钮扣、缝衣裤等游戏;提供了布娃娃,孩子们有的给布娃娃穿衣服,有的为布娃娃绣花被,有的织围巾;通过这些游戏,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提高。
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进行科学游戏时,我们准备了小电动机、灯泡,导线,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自己动手连接线路,做电动玩具;从小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为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能力,孩子们利用不同颜色的线条,编制皮带、窗帘、桌布、手风琴;用火柴盒制作火车、小船;用红萝卜切成各种形体,组合成房屋、汽车、轮船;用蛋壳制作各种动物头具,灯笼;用形状颜色各异的种子、树叶粘贴各种小动物,供舞蹈、表演用的花帽子和各种形状的书签;制作简易木偶,用于各种游戏活动。
3.自主、自由、开放的游戏活动,教师需制定周密的计划。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时,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游戏结束时,要提醒幼儿整理好玩具,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另外,还要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制定必要的游戏规则,使游戏活动在宽松、友好、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1)计划游戏,准备游戏经验。新纲要提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在自主游戏中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而幼儿园的游戏是教育活动,因此,应该在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本质上游戏的主体性与教育的计划性并无矛盾,游戏的计划并不是现场执行的计划,而是置于头脑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指导的参考计划,它来源于观察与研究,关注和尊重个别差异,努力使每个幼儿都得到满足。
教师要将幼儿的需求、教育的要求体现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之中。材料准备是教师组织游戏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提供,将教育意图与教师期望达到的行为,通过材料来展现给幼儿;游戏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游戏的质量,只有在充足的时间里才能去寻找伙伴、选择角色、计划游戏的情节等;游戏空间的大小、密度及场地结构等都会对幼儿游戏产生影响,游戏前,教师要考虑这些因素是否有利于游戏的开展;经验的准备就是要为幼儿提供多种途径,以丰富和完善幼儿的知识经验,并在游戏前以多种方式来刺激、激活已有的经验,为游戏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观察游戏,了解游戏的进展情况。教师只有观察幼儿的游戏,才可能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幼儿的视觉出发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接纳幼儿特有的感受方式、表现方式,把握他们的游戏线索,并顺应游戏流程和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整,使幼儿的游戏得以拓展。因为这种观察针对幼儿的需要,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系统、丰富的经验体系,从而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3)参与游戏,促进游戏发展。孩子们永远欢迎教师以玩伴的身份参加他们的游戏,在游戏中和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可以是“艺术家学徒”、“调解人”、“监护人”、“平行游戏者”等身份去参与游戏,但要警惕那种以教育者、指挥者、主导者自居的思想和做法。当教师成为主导者时,孩子的游戏行为往往被迫中断。所以教师应带着一颗童心去参加游戏,尊重孩子在游戏中的自主权,和他们共同分享游戏中的快乐。游戏之外,大家用不同的方式交流讨论甚至解决问题,教师要巧妙地将分享中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升华,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孩子的心灵中去。
(4)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帮助幼儿整理游戏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享成功的经验。这种评价不是指结束时的讲评,而是指对幼儿游戏行为表现作分析、研究,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对幼儿游戏作出评价,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教师组织游戏的重要环节;对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组织指导工作做作出自我评价,以便改善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游戏组织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4.开展自由选择游戏的几点体会。首先,充分发挥了游戏这一教育手段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对幼儿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如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创造力等。通过这种自由、自主、开放的游戏活动,既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能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其次,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手脑并用,亲自感受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团结友爱,相互合作,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参考文献: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董旭花主编.幼儿园游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