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刍议刍议职业学校电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12222 浏览:48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职业学校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各行各业所需的大批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他们既是拥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合格的劳动者,更是各行业中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的生力军。因而在职业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职业学校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促进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技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手段。

一、选择有益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就是好的开端,要精心选择构思新颖、趣味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内容,以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展的要求。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是凭借实物的表象,运用想象进行的多回路、多途径的实现创新的思维,能使所要思维的内容直观形象化,便于大脑的理解和思考,容易激发联想和想象,为思维带来灵感和创意。电子教学中,结合常用的电子产品,应用多媒体教学和仿真教学,从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拓展了学生的视觉空间,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

二、培养创新思维

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知识一般都不是特别扎实,他们的思维局限性也较大,因此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摆脱原有思维定势的束缚,实现不断扩展思维广度的目的,逐步形成自主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要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和谐、平等、宽松,通过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教学在愉悦、活泼的气氛中完成,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对学生的奇特想法要正确对待,不能讥讽。

2.培养学生养成思考、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对不明白的问题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也敢于质疑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和结果,逐步让学生养成勤思考、敢质疑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不但能借鉴、吸收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也能在思考质疑中产生灵感,为创新能力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向,寻找多种因素、多种可能性、事物发展的多种原因(条件)和多种结果,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设想、办法和方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思维是最基本的创新思维方法,是创新思维的核心,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让学生对同一问题找到多种解决办法,让学生做多种尝试,并激励、肯定学生的这种思维行为。

4.善于从新观念、新角度去认识和分析事物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表现在思维敏捷,变通能力、应用能力强,善于从新观念、新角度去认识和分析事物。在职业教育中,教师应结合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尽力做到课程内容和即时信息的密切结合,鼓励学生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结合起来,要擅于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新的信息经常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例如利用智力竞赛、速度竞赛、专题辩论、课题分析、综合作业竞赛等活动来发掘学生的开拓和创新能力。

三、鼓励创新行为

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之后,创新行为自然会出现,这时教师要珍惜学生的创新举动,并加以鼓励引导。
经过一定量的电子技能训练,老师就要引导学生:能否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做点什么?如让学生分别计算录音机用干电池和交流电的费用,能不能做一个稳压电源(已学过)代替电池?能不能用音乐集成块做一个关门提醒装置?能不能利用可控硅,做一个漏电检测装置?这些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明白了课堂所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丰富自己的阅读范围,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创新行为。
在电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断地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并把它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催化剂,不断地注入到教材的讲义中去,以确保教学的内容对过去具有诊断性、对现实具有指导性、对未来具有预测性,这样才能真正带领学生紧跟科技发展的前沿。最后还可以通过演示或仿真实验加以验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他们今后在实践活动中迸发出新的创意。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逻辑门电路等都可采用类似的方式丰富课堂理论教学,达到教学互动的效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就像一棵大树,创新思维好比这颗大树的根,内容则是绿叶,创新行为则是创新大树结出的果实,老师则像园丁那样辛勤栽培、注入营养。教师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格,鼓励、引导创新行为,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王波著.创新教育·锐视角丛书——每一棵树都想开花[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