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困境注重知识生成试述突破教学困境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4438 浏览:109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因其知识抽象,教法不恰当而导致其难学,难教。通过对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的处理和教学方法向“生成性”“探究式”转变,以达到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
关键词:教学情境;生成性;探究式

一、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中物理难学,难教,这是现在学生教师的普遍认识。物理究竟难在哪里?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知识太抽象。

初中物理课程的呈现基本上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问题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而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的呈现,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不再是直观地得到结论,而需要在大量事实或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推理、归纳,才能得物理的概念、规律。另外,在知识的应用上,也需要经过抽象思维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才能求解。

(二)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题海战术。

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教学“重结果”的情况非常严重,强调物理规律的知识本位,大大压缩了规律形成过程的教学,物理规律的教学出现了“以练习代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的普遍现象。
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下,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物理规律的实质;基本不能较全面和较深刻地理解物理学的科学方法,基本处于以物理习题的解题思维代替物理学科学思维的状态;有过度依赖教师的倾向,极度缺乏主动学习的态度;学生的联想、抽象、迁移、发散思维等几种能力,使用物理知识和模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动意识,都非常薄弱。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

(一)利用丰富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促进知识的生成。

感性的直观的材料可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的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促进知识的形成。
另外,直观的感性材料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二)学生自主经历规律建立的过程,理解物理规律的实质。

物理规律揭示的是物质的结构和物质运动所遵循的规律,如果在规律教学中,学生经历了规律建立的过程,循着前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来重新“发现”这一规律,再现浓缩在其中的思维历程,从中体验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那就等于学生得到了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钥匙。经历规律建立的过程,是学生认识规律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有效手段。

三、实施的主要做法

(一)挖掘生活、社会、科技等方面的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我们身边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如家庭中五金工具、新型炊具、电器中的物理原理,公共设施、交通工具中某些装置的物理原理,新型通信工具的物理原理等等,教师要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图片、视频、声音、故事、物理学史等素材用于教学。
例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等效替代的思想,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熟知的“曹冲秤象”的故事。展示一幅“曹冲秤象”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
①曹冲是如何秤出大象的重力?(替代)
②曹冲为什么认为一船石头的重力等于一头大象的重力?(等效)
③“曹冲秤象”的故事体现了什么物理思想?(等效替代)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思想形象展示出来。
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演示实验逐步引导学生得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羽毛和金属片下落的一样快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在极限状态下经过抽象思维推出的。如果这时播放1971年阿波罗15号登陆月球,航天员斯科特在月球表面所做落体实验(双手各丢下一把榔头和一根鹰的羽毛,检验它们在月球上没有空气的条件下是否落得一样快)的视频,相信学生的心理会受到强烈的震撼。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也认识地特别透彻。

(二)在教学观念上要向“生成性”转变,注重原有的知识经验。

陶行知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的重心在“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学习就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生长”过程,将学习的认知目的视作“学生知识的生成”,更符合学习的本义。基于这种认识来理解学习的本质,学习就不能是学生机械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简单地将外在的知识经验置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学习应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充分调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主动解释,生成个人的意义或自己的理解,同时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重组或改造而获得生长的过程。这是一个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的过程,是主动参与和自主建构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已有经验获得生长,个体知识得以生成。通过教师的简单传递、硬性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机械记忆,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知识。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已经有了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以此为基础,演示实验并讨论:
①当球沿粗糙水平面(铺毛巾)滚动时,它的速度又是怎样的呢?
②水平面越光滑,球的运动会有什么变化呢?
③若是没有摩擦阻力,球又将如何运动呢?
④摩擦阻力对球的运动状态有什么影响?
⑤通过前面的讨论,力与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哪怕是错误的),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灌输”,而是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