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教具学具使用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10401 浏览:446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文摘要小学的六年学习时光是孩子成长极其重要的阶段。但据目前的统计发现,45%的小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30%的小学生认为是在为父母学习,78%的小学生认为学习是枯燥无趣的。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应考虑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教具和学具的利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由此我们来讨论一下小学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利用不足。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具应具备如下的特点:
第一,独特性。所谓独特性,是说教具应该具有一定的特点,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眼球。例如:学习4+3=7,如果老师利用几根小棒来作为教具,可能展示给学生以后,后排的学生根本看不到老师在做什么,就必定会去问四周的同学,不仅破坏了课堂的气氛,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孩子们精力集中的习惯养成很不利。但如果老师用几个很大的苹果卡片来作教具,效果就会不同,孩子们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到教具上面,这才是我们期望看到的结果。由此,一个好的教具,首先应醒目、精美、有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第二,针对性。小学的六年是一个跨度很大的时期,也是孩子们飞速成长的时期,可以说每一年级的学生特点都大不相同。对儿童心理的探讨表明:小学4年级以下的孩子更具有依赖性,更愿意用仰视的目光去看待未知的事物。而小学4年级以上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开始有自己独特的判断,他们会去模仿大人的行为,希望快一点长大,而比较较幼稚的事物开始有一种不屑一顾的情绪;同样,一个苹果卡片对于1年级的孩子来说新鲜有趣,而对于4年级的孩子可能就意味着老套和无聊。由此,如果还是一成不变地选用低年级的教具,对高年级的学生显然是不合适的,反而可能触发他们的厌倦情绪,这样的影响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可以尝试换用一些带有科学概念的模型和仪器、迎合潮流的新产品作为教具,或者同样是纸片人物,角色的选取可以以喜洋洋、灰太狼转变成为哈利波特。总之,教具的利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应具有针对性,要符合他们的心理进展阶段,适应他们在不同年龄段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灵活性。好的教具不一定要有复杂的设计和外观,只要在利用方式上稍用心安排,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学习比较大小时,我教会学生用左右手打出大“”。通过游戏比赛“谁是NO.1”,让全班同学把手藏到背后,再出示大于号小于号的手势,比一比谁最快。而在认识长度单位时,让学生寻找身体上的长度单位:指甲厚度约1mm,手指厚度约1cm,手指长度约1dm,手臂张开约1m,这些身体里隐藏的学具让学生们兴高采烈,同时也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探讨正是数学带给人最重要的乐趣之

一、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第四,简易性。学具的取材应该广泛、易寻。比如,火柴棍、自制的纸板卡片、打印的实物图片等等。这样一来,教师不必在学具的准备上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二来取材简易的学具容易实现学生人手一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是一个很重大的优势。如果教具制作复杂耗时,必定会减少其在课堂上的利用频率,也就没有真正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和优势。如今的科技进展为教具的利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打印机可以完全取代过去的手绘工作,使得大大提升教具的课堂利用频率成为可能。
第五,收敛性。所谓收敛性,是说教具和学具并不等同于玩具,不可以过分夸张而分散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可以想象,如果一个教具过分夸张,过分精美,可能确实可以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但这种吸引本身和教学内容是并无联系的,也就违背了利用教具的初衷,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不好的效果。由此,制作教具时要注意适度、适当,不可以过分夸张。
同时,在教具的利用方式上也要有所计划,注意在适当的时机收回发给学生的教具,防止教具演变成为孩子们的玩具。比如,在讲解加法的时候,由于需要利用小棒进行讲解,而过后没有及时让学生们将小棒收回放好,个别学生开始玩小棒,这部分学生的“小动作”又吸引了更多学生的注意力,严重影响了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削弱了教学效果。同样,学具在利用时过早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也是不妥当的,所以我们不应忽略这些小细节,以便直观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此,让学生用学具之后应立即收起,以避开干扰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削弱教学效果。
总之,教具的选择与利用都应注意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上,准确地将教具学具的利用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起来,适当、适时选用,如此才能轻松愉快地教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