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在理由探究情境中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11916 浏览:478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革新的推进,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革新,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成为新课程革新的显著特点之一。但在新课程革新的实践中,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实际中,我们看到大多数探究性学习流于形式,为探究而探究致使课堂教学得不到优化,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好。那么,如何在实践中扭转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在不足探究情境中优化历史课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对策,即在探讨状态下充分备课是前提;在不足探究情境中实验是抓手;在课后对有着的不足反思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以人教版必修3第13课《以蒸汽机到互联网》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期求教于同仁,以抛砖引玉,服务于当下的课程革新,最终服务于学生。

一、在探讨状态下充分备课是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以事一些探讨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一堂有效的课源于扎实艰苦细致的准备工作,即在探讨状态下充分备课是前提。
首先,树立课标意识。我们认真探讨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通过探讨确立了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不仅使我们的教学有了灵魂,而且突破了以往以考纲为依托的局限,树立了课标意识。
其次,进入探讨状态。一是探讨教材,与教材编写者进行“沟通”,揣摩专家的意图,明确教材的侧重点,在实际教学中走出两个误区——走出旧教材的三次科技革命专题教学误区和必修2经济史教学误区。二是研读马克垚先生的《世界文明史》下册第二十一章《科技进步与持续的工业革命》,不仅提升了学术品位,增加了课程的深度,同时也把阅读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自觉提升教师专业成长速度。三是上网研修。通过搜集课件,上网听课,比较加工,不仅借鉴他人经验,博采众长,形成资源共享,增加了课程的广度,而且很好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于教学,践行“科学技术是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理念”。
再次,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理清线索、明确重难点。比如,在《以蒸汽机到互联网》这节课前,由老师进行说课活动,通过说课活动理清线索,明确重难点。这节课的内容既属于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历程中的重要进展阶段,又属于整体世界形成的重要推动因素,更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最好素材。线索是纲,纲举目张。通过说课活动明确重难点,本课重点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运用对社会进展的作用。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运用,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是整体世界形成的重要推动因素,更是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最佳素材。本课难点是信息技术进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及负面影响。因为这一不足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多少知道一些,但难以以论述的高度加以理解,表述成文。重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着力点,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突破点。而把重点和难点不足化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二、在不足探究情境中实验是抓手

课堂教学实现的抓手的不只是一个个不足,更重要的是不足情境,即由不足产生的氛围和通过不足解决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活动。
首先,创设不足探究空间,激发探究兴趣。在教学中设计6个探究性不足:探究①:早期蒸汽机主要用于哪方面?促使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直接理由是什么?探究②:请结合课本和材料浅析,蒸汽机的改善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变化?探究③:瓦特蒸汽机与工业革命有什么联系?探究④:请结合课本和材料浅析,电力的广泛运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探究⑤: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新变化?探究⑥: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次科技的进步会对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共同影响,给我们什么启迪。通过6个探究性不足情景引导学生合作、互助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深思、探讨、发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浅析、判断,以而增强深思力,最大限度地进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而且不足情景的创设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做到以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以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认知历程,教学中培养对学生发现历史不足和解决历史不足的能力。
其次,“预习过关”“先学后教”,营造以学生为主的学习环境。新课改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探讨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创设合理有效的学习情景,比如,在《以蒸汽机到互联网》这节课中,“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背景,先由教师设置“预习过关”环节,再由学生归纳、总结,然后教师再点拨、提升,使学生“先学后教”,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再次,解读材料,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史论结合,论以史出。比如,在《以蒸汽机到互联网》这节课中,利用了典型史料,包括图片史料和文字史料等。通过相关史料的展示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学生的观察、阅读、深思、讨论、浅析、比较等多种方式解读材料得出结论,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深思留给学生,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历史思维能力。
第四,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活之于教育,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教育需融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把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历史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衣食住行、风俗习惯,认识我们今天的家庭生活情境与历史传统的渊源,比如,在《以蒸汽机到互联网》这节课中,引入探讨性学习于课堂——“众说纷纭:互联网带给我们都是……”首先进行分组讨论,讨论正面影响,讨论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其次引导学生以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答案,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饱满,积极参与讨论。最后老师加入讨论,语言幽默风趣,思想引领,策略指导,不仅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拉近历史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原来历史并不遥远,学习历史课犹如“赤足走在田埂上”一样叫人踏实、自在,且浮想联翩。
第五,彰显科学与人文的联系。历史属于人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方面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否真正结合教学实践渗透人文精神的培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历史教学的一大难题。比如,在《以蒸汽机到互联网》这节课的小结环节,通过全体起立,庄严宣誓的形式由学生齐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升华人文精神的培育,彰显科学与人文的联系不足,“科学之于人文,犹如舟车之两轮焉”,教育学生当以科学与人文并重,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公民,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三、课后反思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课程革新的关键是教师,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升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上完《以蒸汽机到互联网》这节课后,我们的“课后思”分为两部分。首先,低下头来,弯下腰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到关注教育对象,征询学生意见,出乎意外,高二文科班学生的回答有二,一是老师选择我们班的学生上公开课说明对我们的尊重与赏识,我们一定把这门课学好。二是由于我们的基础薄弱,在课堂上没有体现好。这说明学生有很多期待,也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探讨不够,教师对学生期待的不足探讨不够,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多倾听,多交流。其次,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特别是与同科目教师集体研讨,同课异构,提出不足,不断深思。
《以蒸汽机到互联网》是一节普通的课。一节课上完了,但是教师的行走方式没有转变,日复一日地上课、反思其中利弊得失,享受育人之乐趣等等终不会停下脚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