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浅谈中职德育课之性学习

更新时间:2023-12-31 点赞:16049 浏览:707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适应时展需要的、新的、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受到教师们的格外青睐。而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新兴的、受到教师和学生广泛欢迎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在中职德育课的教学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德育;研究性;学习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的中职德育教学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误区:作为德育课教师,以填鸭式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政治、经济、社会、职业道德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点;作为学生,则必须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这种僵硬的教学模式,不但禁锢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更是极大地挫伤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造成了中职生的厌恶情绪,结果是学生德育课上睡倒一大半,极其严重阻碍了中职德育教学的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的推进,渴望新形式的、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的的中职德育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中职德育工作者的重视,在不断论证和实践下发展起来的研究性学习更是受到教师、学生的极大关注.。

一、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德育课计划中,“研究性学习”主要取的是后一种含义,并主要在活动课中实施。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为使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德育课中真正落到实处,产生一定的效果,本人认为应该将德育课的研究性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具体实施。

1.情境引入

所谓德育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德育教学过程。
德育教学中的情境引入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借助生活实践、表演艺术形式、通过语言描述、运用音像图画、运用典型事例等多种形式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
通过情景引入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情感激发的目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

2.问题搭台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爱因爱因斯坦也说:“指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问题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在中职德育研究性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呢?就这要论及中职德育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搭台教学法了。
问题搭台是德育课研究性学习的关键一环。为了避免情境引入与教学内容并没有任何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即形式化的情境引入,作为教师首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以带动他们的创造型思维;其次适时转到以学生发现问题为主的模式,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自主探究,自觉提出问题;再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原则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种最最基本的能力,不仅在学生学习时期能发生迁移,而且在学生走向社会,进入生产岗位和科研岗位之后,能迁移到一切情景中去。新课改环境下德育教学中运用问题搭台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从而使现代中职生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更好地适应将来更高层次的教育以及科研,称为社会发展所亟需的全方位人才。

3.探究立骨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 其主要模式是:教师拟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发言,这种教学法是广大德育教师所乐于采用的一种新方法。在中职德育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探究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一个骨架的作用,所有的问题和方法都必须围绕着对问题的探究而进行展开。
在让学生探究的同时应注意问题创设,一是问题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材料入手,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尽可能地创设条件,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从而对问题产生出探求的,进而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4.训练固基源于:论文库www.618jyw.com

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之一。新编写和出版的教材虽含有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容,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那些知识面较广、爱学习、爱思考、爱提高、喜欢钻研的学生。再者有些课堂上的研究性学习仅仅限于肤浅的,为了实现探究性学习,设计一些偏离课题的小品等内容,形式花里胡哨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和教师一笑而过,过后对所学知识知之甚少。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相应的布置作业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练习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具有知识形成、评价、教育、发展等功能。我们有必要凸显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有效的练习,充分发挥练习功能,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练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链条”,能起到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设计有效练习是打造有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多数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提高练习的有效度也就是提高了课堂的质量。因此,鉴于以上原因,加强课后习题的训练来巩固所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三、小结
中职德育课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启发式的学习方式,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到德育课程中指导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科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由易到难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牢固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结果表明:探究性学习在实践性较强课程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李亦菲,杨宝山.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四个误区.中国教育学刊,2002 (6)
张华,石伟平,马庆发.课程流派研究,2000
[3] 卢晓杰,张鹏飞.试探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科教导刊,2011(4)
作者简介:
杨杰(1983.12~),女,新疆乌鲁木齐市人,乌鲁木齐市技工学校,德育教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