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互动《新闻评论》互动型、运用型教学方式研究书写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10258 浏览:360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评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探讨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互动型及应用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推进《新闻评论》的课程改革,以提高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促进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和完善。
【关键词】新闻评论 互动 应用
1006-9682(2012)12-0042-01
新闻评论是应用新闻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传播教育和新闻传播实践不可或缺的重点和支点之一。作为新闻实务课程中最后讲授的课程,也是这类课程中对学生专业素质、知识与技能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一门课程。
在以往的认识中,“新闻评论”往往被看作是讲授评论体裁与写作方法的课程,且主要是进行报纸评论写作的训练。在讲授新闻评论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过程中,主要结合具体作品或案例,训练学生对于新闻价值的敏感性与判断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评论意识。课程内容亦是原有的新闻评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新闻评论写作或制作的基本程序、新闻评论各类体裁、样式的概念、特点及写作或制作的要求与方法、运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评论新闻,并为新闻评论拟制或改写标题,进行部分评论体裁的写作或制作。但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丰富,想要在现有的教学课时内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越来越困难,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又受到时间及空间的限制,想要与学生在课堂及课下展开充分的互动更非易事,如此就难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因此,对于新闻评论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一改革的方式则主要体现在互动型及应用于具体操作实践上。

一、互动型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传统的单纯由老师讲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源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括案例教学、模拟训练、课堂讨论及课下网上互动等,使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案例教学与模拟训练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上教学与课下网络交流相结合。鼓励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在上课前要求学生讲述最近发生的新闻,并对其进行简短的评论。在授课过程中经常联系最近乃至当天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及最近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介绍相关评论,组织学生进行评论,或进行现场模拟训练,包括思维层面的判断能力训练和操作层面的选题训练、立论角度训练及表达训练等等,在培养学生新闻敏感和评论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实践型教学模式

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一篇好的新闻评论,既反映作者认识问题、把握新闻的能力,也反映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有效地表达观点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也应该是现代公民素质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新闻评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是一个属于“新闻”的文体,而且在于,它是人们进行普遍的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本课题中所要培养的应用型新闻评论人才正是基于这样广义层面上的新闻评论人才。他们在经过系统的新闻评论课程学习之后不仅能够参与选题过程中的社会调查,写作和讲评不同体裁的评论文章、制作广播电视评论、分析典型评论作品,更能立足当前,回望历史,以高远的目光和开阔的视野看待当前发生的社会事件,并能站在人文关怀的角度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敏感性与判断力,使这门新闻实务类课程脱离经验、技巧的层面,上升到规律性、科学性的高度。基于以上考量,本课程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采用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更为开阔的教学视野

教学内容纵贯新闻评论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横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各个媒体的新闻评论。以我国的新闻评论为主,以国外代表性评论为参照,使教学更具系统性和开放性。报纸方面选取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样本,杂志则以学生日常涉猎的专栏为主,广播采取人民广播电台和本土电台结合收听评论节目的方式,电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电视评论员如白岩松、杨禹等人的言论为主,网络使用门户网站及微博的短评作为学习的对象。

2.教学方式更为多样,手段更为先进。

除坚持以往课堂教学与作业相结合、老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之外,制作和不断完善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讨论和模拟训练的比重,借助、博客、微博等软件增加了师生和学生间的网上互动,以适应信息时代青年学生的信息接收方式和接收习惯。

3.发挥团队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改变以往教师“各自为战”的教学状况,共同制作教学课件,共同研讨教学难点,实现教学案例、参考材料、试题作业及其他教学资源初步整合,并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将以上内容在网上发布,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本课程还注意及时把学科前沿课题和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使课程内容信息量大,并始终与新闻传播实践和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变化保持同步。此种授课方式能够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其对于新闻评论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还能引导其对于新闻学科领域理论及实践的进一步融合。
因此,紧密结合我国新闻传播实践事业的最新发展,吸收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坚持内容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对新闻评论这一兼具政治性、理论性与应用性、实践性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深入且持久的探讨,如此才能为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和完善,为全面提高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文龙.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曾建雄.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