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法制教育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深思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29326 浏览:13348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加强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治本之策;学校要与家庭联系;学校教育要与社会相适应。
【关键词】法制教育 法制课程 家庭影响 互动 反馈
未成年人犯罪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公害之一。目前,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十五六岁青少年,被称为“易发犯罪的高危年龄”,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理极易扭曲的高危时期,心理扭曲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治,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极易导致青少年犯罪。因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形成一道道防线。

一、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1.强化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治本之策
我们知道,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开发,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直接后果造成了学生两极分化的严重现象。它导致了高分低能,人为的产生了大量的“双差生”。大家知道,“双差生”属于被歧视、被排斥、被放弃的群体,这些学生往往是青少年犯罪的基础,他们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关怀得不到同学的帮助,在家父母没有好感,他们从学校分流后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在社会上找不到正确的位置,很容易误入歧途,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2.增设法制课程,开展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法制观念,这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必要措施

近年来,我们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增设了一定的法制课程,把法制教育纳入了学校教学计划中,应该说效果不错。作为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和有关司法部门合作,结合本地常见的多发性未成年人犯罪,组织编写案例分析教材,将预防青少年犯罪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然,案例的选取要从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出发,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使未成年人增强法制观念,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我校近年来生源质量急剧下降,问题生、后进生比例一路攀升,这就对我们的法制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学校与家庭双方建立互动联系

1.当好监护人,巩固第一道防线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职责

我们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和管理者,是孩子首要模仿的对象,家长的思想观念,言行和文化素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你孝敬老人,子女才可能孝敬你;你对家庭、对生活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目前,很多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脱节有关。社会进程的演变,生活所迫,家庭成员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特别是目前我国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的父母承担更多的社会角色,当众多的社会角色发生冲突时,特别是家庭成员受生活压力过大时,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就会弱化,走上两个极端,有的家长对孩子放纵,过分溺爱,有的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者采取一些哄骗、物质刺激、棍棒教育等不正确的方法,导致孩子不健全的人格。甚至有很多父母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其实不论社会分工如何细化,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地位是不可改变的,也是不可替代的。父母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直接责任人,是第一责任人,当好监护人,巩固第一道防线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职责。

2.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初中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急需学校与家庭双方建立互动联系,对于学校,应当积极主动地承担组织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把素质教育的目的、思想以及科学教育孩子的基本知识介绍给家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实在必要。在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当将计划的内容告知学生的家长,使未成年人的父母根据学校计划,针对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618jyw.com
具体的情况进行教育。同时作为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应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的对话互动联系,定期的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所思、所想、所为,通过家庭信息反馈,与学校学生的行为进行比较。通过家庭与学校的紧密配合,可以正确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动态变化,对那些品行不正,性格怪异孤僻,行为异常的学生采取具体的监控,矫正措施。只有通过学校与家庭结合、支持、依靠、互补互进,才能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对家长教育方法的指导,可以通过开家长会等提高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水平。通过指导,使他们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不但能主动关心子女,摒弃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代之以正确的方法进行教育,而且能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学校教育要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

学校教育要突破单纯的应试教育的原有轨道,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即要以大教育思想为指导,优化育人环境。当前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一些腐败现象,社会风气也不尽人意,媒介宣扬凶杀、迷信陋习和利己主义的腐朽意识形态等等,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和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采取消极回避,试图把学校隔绝于社会之外,搞一厢情愿的“净化”教育是不能奏效的。教师要在指导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辨别是非曲直,同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作斗争。
总之,在教育改革中,要立足于校内,着眼于家庭和社会,力求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三结合。学校必须改变这种疏远于社会的封闭的教育体系。要努力拓宽思路,增强社会实践的机能,争取得到社会组织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配合,形成“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提高育人效果。
(作者单位:551200贵州省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