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浅谈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13 点赞:4579 浏览:11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创新始于问题,提问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打通他们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想。想象不仅能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必然会提高语言表达的创新性。
【关键词】质疑;想象;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以知识经济为时代的国际竞争,我们提出了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通过教师创新的教学手段来培养造就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以下三种方法的确卓有成效:

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题

古人有言:“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创新始于问题,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取多种方法去开阔学生的视野,打通他们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想,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大胆质疑,让学生学会观察,动脑思考,从而提出新颖,独到,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去寻找答案,不要人云亦云。例如教学《郑和远航》一文时,其中,第四节“友好交往”这一环节的教学很有意思。对于这一节有学生提出,郑和在向各国君臣递交国书,赠送礼品时会有哪些对话。我及时表扬了这位有独到见解,敢于质疑的学生,同时,因势利导,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我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不强求一致。但这样的设计有些“生硬”,难以激发学生表达的,容易陷入说套话的怪圈。此时此刻我忽然想到,可以创设情境啊!于是,我说道:现在我就是某国的国君,你们就是一个个郑和(学生笑),在递交国书、赠送礼品时,你们会和我怎么说呢?一个学生马上回答:我受明朝皇帝派遣……等学生说完后,我面露惊恐之色,说道:啊!是大明朝来的啊!我们不敢和你们交往,看你们的船队就知道你们太强大了!说不定会欺侮我们!学生立马回答:不会的,我们明朝非常向往和平,不会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我听后,点点头,说道:哦!是这样啊!那我就愿意和你们交往了……类似这样地“刁难”了几次后,学生都想方设法“说服”我。简单创设了情境,就将学生从“空对空”的感觉中拉出,同时,“刁难”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考,打开思维的闸门,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对文本的内涵有了较深的理解。这样从学生质疑中,既发挥了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创造性的思维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了新的丰富的知识。
“学贵有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只有敢于质疑问题,才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敏捷地、灵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设计质疑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引发学生奇思妙想

想象力是人的创造力中宝贵的品质。学生想象力丰富,对很多事物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颇有新意的设想。如果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练习写作中,能适当地引发学生进行假设,推测,联想,想象(即奇思妙想),不仅能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正是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必备的最初思维基础。例如教学《荷花》时,我采用了“情景阅读”的方式,要求学生细细品读课文,让文中所描绘之景唤起脑中的形象,文中所抒之情唤起心中情感,并融入文中所绘所抒的情境之中,然后,将脑海里展现的画面内容叙述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展开有创造性的想象。虽然有的学生说得不是很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618jyw.com
好,但都有一定的独特性,这样训练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如今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一定数量的诗歌,小说中的一些故事和戏剧等文质兼优的文学作品,这些都是作者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力的极好教材。作者在创造情境和塑造人物形象时都离不开想象。因此,在讲授文学作品时,要设法让学生由此及彼,浮想连翩,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再现文中所描绘的人物或景物,还要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融融的乐趣中进行创造性的思索,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三、启发学生求异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由于知识与经验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得以发展。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进一步的延伸,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而为创造思维的形成铺垫坚实的基础。因此,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巧于启发,善于利导,让学生从事物本质中求异,异中求殊,以获得真知的灼见,探得独特感。例如教学《田忌》一课时,有一名学生在孙膑讲究调查研究,运用策略,最终使田忌转败为胜的启发下,提出了“龟兔赛跑”的不同看法:赛跑本来就是兔子的强项,乌龟要跟它赛跑,再增强千百倍的恒心也不可能取胜,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取胜只是偶然的现象,其实它们没必要赛跑,另设情境,发挥各自的特长更为实在。这位学生能根据课文的内容经过求异思维获得的体验来理解这个故事,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只是对传统理解提出了异议,而且符合现代教学观念。这样就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发展个性,获得成功。
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注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注重引发学生奇思妙想,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注重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求异思维的培养,学生就会变得更灵、更巧、更有创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