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浅谈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科研方法与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6321 浏览:164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学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样也是情感交流的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摘自:写论文www.618jyw.com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重点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力求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任何创造活动最初都起始于创新意识的萌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首先在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富有好奇的心理、自我表现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潜在的创新意识的萌芽,只要启发有方,诱导得法,便可变潜在为现实。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成为启迪学生创新意识的导师,启发、诱导学生运用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看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不仅具有好奇的心理,而且具有创新的心向与,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最后,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心理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其次,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小学生从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突然进入严肃的学校,难免产生压力。经过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他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这就无形中给他们的思想套上一把“枷锁”。因此,教师要及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在各种场合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
【参考文献】
段继扬.智力教育与创造力培养[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2001
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杨文丰,钟定华.创造的艺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
[5]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7]李瑾瑜等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
[8]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9]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0]林崇德.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J].教育研究,1998(3)
[11]其他参阅书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数学(小学版)》、《小学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