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创设创设不足情境试述激发学习兴趣小结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26869 浏览:1203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用恰当的方法,给学生设置适当的情境,让其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化学学习,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情境;学习兴趣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其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读高中,考大学,从而导致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逐年降低。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较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由于失去了升学压力,很多同学安于现状,缺少了学习的积极性,得过且过,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才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地持续地探索化学世界的丰富知识,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提高其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的问题上,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便成了至关重要的环节。
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基础学科,学好化学对生活和生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择一个好的导入方式可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一效果。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用恰当的方法,给学生设置适当的情境,让其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化学学习,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认为比较符合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的主要有利用直观教具、化学故事、化学实验和多媒体等方法。

一、利用直观教具,创设问题情境

直观教具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将要学习的是什么,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想象力,通过眼见的形状,状态去想象抽象的结构和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有机物中苯的学习,可以通过球棍模型的直观展示,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苯是一个环状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它为何会形成如此的空间构型,利于加深印象和理解。

二、利用化学史实和化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但年龄尚小,不乏强烈的好奇心,枯燥的灌输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而许多妙趣横生的化学小故事却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容易将其引入到化学教学的活动中去。因此,告诉学生一些化学史实和化学小故事是创设良好问题情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讲蛋白质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述硫酸铜杀菌的故事:烈日炎炎的夏天,当你纵身跳入淡蓝色的游泳池中游泳,你知不知道这蓝色的水就是很稀的硫酸铜溶液呢?它可以杀灭众多游泳者身上带进来的细菌,以保证所有游泳者的健康。可以提问:为什么硫酸铜溶液有杀菌作用呢?学生思考过程中再告诉他们:在医学上,硫酸铜还用来做呕吐剂,当吃了什么脏东西或误服了什么毒物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618jyw.com
,医生常用硫酸铜催吐。再次让学生思考其原因,最后引出重金属可以使蛋白质变性这一知识点。

三、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也就成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无限动力。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授酸碱指示剂时,可以为学生做一个“密信”的小魔术:取一张白纸,用酚酞试剂写一封信,晾干后,完全看不到字,然后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口熏,立即显示出红字。这样学生会惊讶于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容易引出指示剂的知识。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它能将一些抽象的概念用一些微观的,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大大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它能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双重作用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更好的将学生置于建立起来的问题情境中,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吸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氢氧化钠和醋酸的电离的微观过程,让学生观察并了解氢氧化钠的完全电离和醋酸的部分电离,从而引导其思考两者的区别以及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的几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是从知识导入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此外,还有很多途径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小组合作法,开展各种和化学相关的课外活动,联系社会,自然和实际等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继续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教育学原理》,叶澜.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刘志军.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技工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