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实效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一些深思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7038 浏览:229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作者在教学一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思考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
1003-2851(2013)-09-0030-01
数学学习需要有自主活动的空间,同时还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应该注重实效。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激发兴趣永远是有效地开展教学第一位的工作。很多教师的教学经验都表明:学生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才能主动、积极地对待数学,并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探索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心理调适到最佳状态。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教材例题安排的是乒乓球比赛之前猜球的素材,让学生猜在哪一只手上,引出用1/2表示猜对的可能性。实际教学时,我带了一个彩色的玻璃球,将这个玻璃球抛向空中,然后快速用双手接住,并将小球攥在一只手中。此时,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猜猜玻璃球在老师的哪一只手上吗?学生兴趣浓厚,并经历了一个生动的可能性事件发生的过程。

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教学都以例题的形式呈现,因此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是分层逐步呈现思考和解题过程的,且留有不少需要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完成填空;有的例题有“想”的内容,要着重理解这是问题的思考过程;有的例题下面有用黑体字或彩色字呈现的结论等,要知道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是为理解问题而安排的,要认真看图,进行分析和推想;有的例题旁附有虚线框或实线框,要让学生明白线框的意图……总之,教师要从例题的自学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数学的方法。

三、注重课堂实效

基本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比如,对学生而言,如何学会听课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听课习惯适度规训。
第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物质上的和身体上的准备。上课铃声响后要立即安静下来,静候老师开始上课。
第二,听课时,目光要跟随老师,听清老师说的每一句话,看清老师的板书或演示,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小组交流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提出来。

四、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执教者要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数学的重点,突破数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教学的实际。
为什么学生面对老师精心设计的提问无言以对、毫无兴趣?有时还会出现学生面对“精彩的画面”视而不见,毫无兴趣?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脱离了学生的数学现实。思考之后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就是:
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作为执教者,应该做到课前调研。2.数学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作为执教者,应该抓准切入点。3.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作为执教者,我们应该让学生亲历过程。

五、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想、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萌发求知的有利措施。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
综上所述,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确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这样持之以恒的要求,就能使学生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课题,它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