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妙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妙用结论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5966 浏览:162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以其强大的表现力,较好的直观性,作为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被广大教师所利用。它能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直接对学生形象、逼真地传授知识。新课改十年来,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被称为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不仅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增添了无穷魅力,这已经成为多数教师的共识。
关键词:数学课堂;多媒体;课件

一、多媒体课件使用不当会产生负面效应

多媒体课件只是作为辅助教学之用,用之不当会产生负面效应。近几年,笔者经常深入课堂,发现如下问题:

1.课件演示频率过高

有些教师唯恐教学内容单薄,从网络、课件库等地方获取课件信息,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全部纳入课件,哪一个也舍不得扔掉,并一一展示给学生。

2.课堂教学被“课件”牵着走

有些教师一味追求新奇、追哨,只为迎合学生的口味,甚至为了点缀画面插上与授课内容毫不相干的图片。人性化的师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

3.课件的程序化左右了课堂

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教师课前设计的,教学内容以及一些问题早已安排好,教学时,教师只要按准备好的流程操作鼠标来完成每一步教学,学生也不得不跟着课件指示的思路走。这样,教师的主导就变成了课件的主宰,课堂成了课件演示的载体。
这样做,虽说课堂内容饱满了,学生注意力集中了,但是眼花缭乱的画面背后,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需要一定时间,这样大量的信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思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被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就成了始终仰着脖子看热闹的观众。

二、多媒体课件使用应合理恰当

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在如下情况下使用多媒体课件:

1.激发学生兴趣时

多媒体课件能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教师想要营造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将学生尽快带入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开篇“准备课”中,主题图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计数资源,提供的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让学生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那么,这里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从主题图中抽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和物的精美的图片,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画面中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一一对应的点数的方法也有了了解与掌握。

2.突破教学难点时

小学数学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每册教材单独设置“数学广角”单元,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这些内容思维含量高,难度大,对小学生来讲,利用影像直观等手段会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到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如,“鸡兔同笼”的教学,可按教材内容设计鸡和兔各若干只,并放在一个笼子里。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林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促进学生思维实现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使学生在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的同时,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也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突出教学重点时

教学重点是否能突出是一堂数学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直观生动地展示图形的变化,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4.教学容量不足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教师插入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它不仅可以增加教材的内涵,也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这样能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课堂上适时地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课外阅读资料,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面就扩大了。
如,一年级的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介绍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知识,还向学生展示古埃及的象形数字,使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当数学文化的魅力源于:毕业设计论文www.618jyw.com
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育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植入数学文化,不仅会增加课的浓度,同时使课堂增加了浓浓的数学味。
总之,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一定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恰当而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镇赉县教师进修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