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刍议刍议初中物理情景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04 点赞:5968 浏览:210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以疑设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条件,积极创设教学所需的特定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物理情境中,积极地思考物理问题,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因而在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情境有其更广阔的天地,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和谐的统一。

一、创设以自然和生活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解释自然和生活现象的能力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选择一些身边的事例,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例,让物理现象进入课堂,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提高学生分析身边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的能力。如:在一次偶然的课堂上,我正复习着动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忽然间从外面飞进一只黑色的燕子,容不得我半点的思考,顷刻间,教室炸开了锅,立刻沸腾起来,“怎么办?”看着他们的神情,看着燕子不停的上下穿梭,不停的煽动翅膀,我灵机一动,对着这些可爱的学生,以及这不速之客,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实验,看看小燕子它在运动过程中,有什么能量转化?还有那些物理知识?”“什么,老师,您?”正在诧异的同时,燕子终于找到了通路,飞向了外面的世界。这样的问题设计,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先发言,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回顾着刚才眼睛所看到的“实验”,争先恐后的回答:燕子在向上飞时,动能减少,势能增加;在向下飞时,动能增加,势能减少,情境的灵活应用会使教学充满魅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生活中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的基础,生活离不开物源于:论文大纲www.618jyw.com
理,物理同样也离不开生活。

二、创设以实验探究为背景的问题情景

这种方法较为直观,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述初中物态变化中的汽化现象时,教师可用手沾水在黑板上写字,过一会儿字迹没有了;讲压强时,先请同学们把铅笔拿出来,把尖端和平端分别抵在两个手指间,用力挤压,两手指疼痛程度不同,使他们联想到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后,再由老师讲解: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大的压强小,受力面积小的压强大,这样就比刚上课就直入主题好多了;讲浮力时,先用弹簧称称出重力相等的铁块和铁盒的重力,并强调它们的重力相等,都是铁做的。然后先把铁块放入水中,结果铁块下沉,再问:若把铁盒放入水中会怎样?学生会产生争议,然后再做实验,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实现使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再如:在讲“汽化和液化”一节时,创设问题情境可按下述程序进行:教师在讲台上放一盏酒精灯,然后举起一张纸问:这张纸,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会燃烧吗?“会”,那么,用纸折成一只盒子放在灯上会不会燃烧呢?”“当然会”。教师将纸盒里装满了水,再问:纸盒能不能用来烧水呢?学生有的说能,也有的说不能,此时学生已处于“愤悱”状态,思维热情高涨,急切想寻找答案,到这时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必然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我在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将课本中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的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住,倒置过来水不流出来的纸片改成用针扎许多小洞,重做上述实验水也不流出来,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他们做得那么认真专注,观察得那么仔细投入,听老师解释原因是那么凝神关注。
运用实验探究为背景创设情景应注意,实验应力求简单、精练、直接,有新奇感更好。若实验过繁,反而会使学生不知所措,或消耗学生的专注力,使效果大打折扣。

三、创设以知识应用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透镜》的教学中,我先引入这样一个故事:南极考察队去南极考察,在路上遇到了暴风雪,把火柴丢了。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没有火柴怎么生火呢?于是,有一位聪明的科学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如果你是那位科学家,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由此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然后回想起刚刚学到的透镜知识,可利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线的性质让干燥的木材燃烧起来,但没带透镜如何是好?进一步可启发学生就地取材,用冰块磨成凸透镜形状用来取火,这样顺理成章地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并开阔了视野。
从故事途径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这种动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持久、最稳定的动力,是知识性与趣味性、实践性与理论性的有机结合,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仔细留意实验的每一步,着力于一些容易忽视的实验细节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动思考,必定能够“以小见大”,于“不经意处”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冲动。

四、通过旧知识拓展出新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知识具有层次性,之前学过的知识点是为了下一步学习做铺垫、打基础,教学实践中,通过对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进行拓展,为引入新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通过以新信息为背景的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接受吸收新生事物的能力

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展,面对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必须具有处理日新月异新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及时捕捉、及时处理当今最新的有用的信息,站在科学研究的最前沿,给出最新的、最有水平的科研成果。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这种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到超导体应用时,可引导学生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我国上海已完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磁悬浮列车的应用开发,投入运行,可通过板报或电视录像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