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情境重视文学作品情境再现封面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6396 浏览:219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学作品中形象与作者的寄托,让现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618jyw.com
在的思想贫乏的学生无法感受与理解,这就让我们现在的文学作品阅读与教学面临困境,重塑学生的人文性也就显得苍白!而再现文学作品中情境让我们在阅读和教学中有了抓手,有了感性的手段,通过假设和想象,让学生在阅读和课堂上能够自觉地进行情境再现,我们的学生就可以准确、透彻、充分地理解赏析文学作品。这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塑造和终身阅读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作品困境情境再现
1672-1578(2012)07-0117-02
在文学作品阅读和教学中,情境再现,让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与读者对话,重视描摹作品中的景象、场面,是我们进行阅读与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在平时的阅读和教学中,学生对文学作品情境的理解探究过于浅显片面,难以深入,暴露出我们现代教师和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与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实这正是我们中学文学作品教学常态的共性反映。高中生课外独立阅读文学作品、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赏析文学作品时,面对作品中的形象与作者的情感,经常会遭遇这样的问题。如果对学生阅读欣赏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做简单的分类,大致情况如下:望文生义,对作品只做浅层次的理解;不能根据文本的意象和其内涵进行触类旁通,做深层次的理解。其实,很多时候,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学生缺少生活体验,缺少文化积淀,对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情境生疏隔膜,难以进入,孤立看待。而运用大胆的假设和丰富的想象,一定条件下再现作品中的情境,在文学作品教学活动中,如若运用得当,应该算是医治这一顽症的妙方。下面我们看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诗句,将八句诗联系起来当作一个整体看,它呈现的应该是下面的图景: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山中林木繁茂,空气清新,景色美妙。山中群芳虽已凋谢,但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让人陶醉在幽清明净的山色之中。这时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分开,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而此时那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空山、新雨、明月、松、清泉、浣女、渔舟共同组合成一幅洁净、纯朴、淡雅、清幽的秋山图。
如果教师在描写类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情境描写能经常带领学生既从整体、全局的角度把握内容,又能够对作品中具体的细节做到咀嚼涵泳,那么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将会有闪光点凸现,学生也将因此摸到文学阅读、文学欣赏的门径。
1 当前中学文学作品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1)作品情境与中学生熟悉情境的时代、地域、角色、生活经历经验、情感思维习惯方式的差异性,致使欣赏主体与欣赏客体之间出现断裂隔阂,难以联通。这就造成欣赏阅读对象难,主客体二者之间的角色相互对位难,感受认知照片情境出现偏差或失误。
(2)现代中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积累少,对欣赏客体陌生,从而造成主客的进行错误的理解。
(3)校园里生活的欣赏主体远离社会,缺少相应的常态学习活动,缺少一定的认知积累,从而造成自己理解欣赏文学作品时思维情感通道的狭窄或闭锁。
(4)理解、欣赏方法路径选择错误,致使主体的情感与客体的情境发生错位,误认误判,理解和欣赏有失偏颇。
(5)主体认知与客体实际联系错位,对接短路,理解赏析过程中形成主客体之间的相互排斥。
(6)主体已有的的知识经验对新情境主观误判因素,导致学习者赏析者对新情境不能深入理解。
(7)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中有畏难情绪,于是就会造成无所作为,选择主动的放弃。
(8)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开掘能力有限,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存在问题。用旧理念解决新问题是目前一部分教师的做法,并还美其名曰有经验。
以上几点从主观、客观、主客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梳理分析,比较切合目前的教学实际,基本上找到了文学作品情境教学问题的症结。这些认识,来自我们多年来的一线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的教学反思与总结,也是今后我们进行文学作品教学要着力解决和取得新的突破的关键环节。
2 情境再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发现了问题,弄清了原因,那么,通过再现作品情境寻找教学问题的解决之道,也就有了依据。情境再现的教学方法,其重要性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引导并教会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想象,进行串联、整合文学作品中原本处于分离、独立状态的意象,使其组成形象的甚至是完整的生动的画面、场面或过程;还要让学生的这种行为方式最终转化成一种学习和能力。能力的转化才是最重要的,怎么样让学生在以后的文学作品阅读和教学中,把情境再现作为一种习惯,自觉地去运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做一些细致入微的工作,要让学生感到实用有效,他们才会闻道而践行。
其次,引导并教会学生去丰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感,增补内涵的空缺及其省略部分。然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成新的具有丰富的细节、比较完整的场景、画面和过程的形象性事物群。但是,当前中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恰恰是:停留于个别独立的意象而不是整个情境的层面;对包含在文字中的内容要素缺乏一定敏感,不善于发现挖掘;不能从整体入手全面地把握作品中形象性事物及其内涵。
3 在阅读和课堂进行文学作品教学时如何让情境再现
首先,教师要提供作品的背景资料,借此重建学生熟悉的自然、生活等模型。原来的文学作品所描摹的情境,有时并不细致,有时只是豹之一斑,有时只是看似孤立的无序杂乱的现象。中学生由于知识面和生活面的局限,此时再现情境、感悟情境,会出现一些偏差。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要跨越时空,将作者经历、情感思想、彼时的社会和生活状况、作品相关内容的时代背景等作一定的补充介绍,这样,学生再现作品情境就会准确、顺利得多。
其次,然后师生双方要对原作中的人、事、画面、场景等进行描述,力求绘声绘色。师生在情境再现的过程中,引导、调动学生主体,启发他们学会运用想象,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设想自己进入作品的情境,化身其中。通过这样的假设和丰富的想象,实现对作品内容要素合理适当的充实,实现画面、场景、人物、事件过程等的完整性、丰富性。摘自:学术论文网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