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课堂教学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电大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26374 浏览:1201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自从新课改实施,我听了不少同仁的课,看到了语文课堂发生的变化,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学中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地认为重视基础知识是走老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是新课改,教学只重视拓展创新,而忽视了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
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存在着一些误区。一些教师对文本的钻研不够深,只重视整体感知,对语言的品味不够;或讲解大而化之,不注重要点;或忽视对文本阅读的探究。
三、新教材的编排很灵活,这给教师很大的使用空间,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其的使用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如认为阅读拓展题解答方法就是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加上几句套话;话题作文的写作就是“新八股”等。
四、作文教学也存在以下问题:1 不少教师在命题、指导、评改作文环节随意性大。2 忽视生活积累,教师不太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审美的观察,把知识与生活割裂开了。3 欠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象力的培养。
五、教师自身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不少教师只是站在考试的角度来看课改,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基本素养形成及学习能力的整体思考。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对策:

一、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语文教师应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在深入学习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课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的基础上,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并应树立课程意识。在教学改革中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引导自己的教学活动,用理论的语言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就会有全新的视野,就能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其次,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等。教师要适应这些要求,须在新观念的基础上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把新的理念、教学形式和方法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教师更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主动地研究课程、学生、学法、教法,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最后,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转变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积极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对教材的把握

首先,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要有整体观。从必修系列的角度整体考虑教材的处理,要有总体设计,根据五本教材的不同内容有选择、有取舍、有侧重;从一册书的角度来整体考虑教材的处理,要三点(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交叉、齐头并进,要综合安排、专题研究,还要内外结合、延伸学习。其次,解读教材的迁移就是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因此对教材的解读既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又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应身体力行,追求创新。

三、阅读教学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首先,阅读教学仅有整体感知是不够的,还要强调读,要重视对文本内容的领悟、情感的体验、语言的品味和写法的探究,而教师要少讲、精讲,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更深入的感受;通过整体把握、重点赏析、精心体味,从而形成科学而有效的阅读方法。
其次,因为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增强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在教好课内阅读的同时,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尤其是从生活中学习阅读,让生活也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题。比如在梳理探究辩论的学习中,给学生设置话题,让他们分组在课下查找资料,合作交流,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单一,能够很好地把知识技能与创新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更加充实、更加完善。语文课堂时间有限,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我们以点来带面,以课堂内的有限知识“诱惑”学生,带动课下深入的学习语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和不同的文学层次,推荐阅读内容并拟定目录提供给学生,力求形成兼课内外、校内外、学校和家庭的阅读通道;还可以通过举办阅读专题讨论,课外阅读竞赛等,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会带着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去品读,去欣赏,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我想他们不仅不会怕学语文,文学素养也会更上一层楼!

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作文教学重点应放在选材、立意、语言和情感上,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去感悟、积累、筛选写作材料;提高学生立意和谋篇布局的能力,力求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作文的批改也应多样化,评语不须面面俱到,而应少而精。
总之,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中的喜悦、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进行分析,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和教学水平,创新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保证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博爱一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