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心智巧设理由开启学生心智

更新时间:2024-03-12 点赞:5927 浏览:206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育就是不断唤醒和激发学生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冲动,帮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个性。夸美纽斯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激发起来。”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手段。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不时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就能使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1 集中注意力
注意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对于学生来说,它是适应课堂环境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历史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在听课过程中表现出某种认真、主动的心理状态,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例如:讲授《三大改造》一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的关注和理解,我向学生出示了《大宅门》中百草厅的各东家坐在一起议论纷纷的画面,同时设计问题:“他们正在热烈地讨论什么?为什么达不成一致的意见?”学生在一番思考和争论之后,我再次提出问题:“国家是如何让他们意见一致呢?”通过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而赎买政策又保证了资本家的利益不受损,使他们欣然接受。
2 问旧启新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学新联旧,问旧启新”,以巩固旧有知识,为新知识的掌握铺平道路。
例如:讲授《西方文明之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源》一课时,我联系上节课的内容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四大发明古国从产生的地区来说主要分布在哪两大洲?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来说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一问题学生回顾了上节课知识:“四大文明古国主要分布在亚非两洲,是一种大河文明。”在这个基础上,我进一步提问:“那么西方文明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样的提问,既使学生在头脑中回顾了已学过的知识,又启发他们开始思考新的知识,同时又激发他们思考亚非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不同。
3 发展智力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学中,教师提问一次,就给学生提供一次思考的机会。只有遇到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始终高昂,思维才能得到启迪,智力才能得到发展。
例如:讲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权利法案》的通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688年宫廷政变后,英国迎立了新的国王。此时的国王与1688年宫廷政变之前的国王一样吗?他们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学生思考后会想到“权力上不同”。之后继续提问:“国王的哪些权力将受到限制呢?这会给英国带来什么影响?”这样层层提问,使学生深刻领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国王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了。”
4 诱导探索
课堂提问的重要之处在于切中学生的疑惑点,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
例如:在讲授《美国南北战争》时,课本中提供了一个“内战初期双方力量对比”的材料。针对材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依据材料中提供的数据,预测一下南北双方的战局会出现什么结果?”材料中的种种数据会让学生得出“北方大获全胜”这一答案。但这与史实不符,内战初期北方却是节节失利的。于是再次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出乎意料的结局呢?北方又该如何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呢?”这样逐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比教师生硬的灌输要有效得多。
5 加深理解
提问要注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无求异思维则不可能产生创造思维。教师在提问中,可适当提出一切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或答案不够充分,但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内容可以发散、引申的问题,并结合现实进行思想教育。
例如:在讲授《日本明治维新》时,我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9世纪中期以后,中、日两国都曾面临内忧外患。然而相同的遭遇,却有着不同的命运: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国家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中国却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什么?”学生思考后会意识到:“日本成功地进行了明治维新,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是失败的。”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异同点进行比较,对一个成功、一个失败的原因进行探讨。这些问题挖掘了教材的内涵,开阔了学生视野,加深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学生思维迁移,富于创造性,教师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的传播之中,一举多得。
总之,在把培养思维、开发智力作为教育目标的大趋势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心智,还是一门教学艺术,特别是对于一名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更应是一种必备的技能。有段话说得好:如果我们的学生通过我们的历史课堂厌恶历史学科,那将是极大的悲哀,也是教师的罪过。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新中镇初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