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教学改革地方工科院校植物组织培养教学革新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12790 浏览:486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办学目标,本文从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多样化、引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和考核方式改革四个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实践,以期培养出具有本校特色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办学特色
1674-9324(2012)12-0042-02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相连的课程,作为植物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广泛渗透到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它不仅在生物学基础研究理论的研究方面,而且在植物脱毒快繁、新品种的选育和药用植物工厂化生产等实践应用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3]。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向学生讲授好这一课程是一个难中难的问题。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掌握好组织培养技术对于其今后的就业以及人生的职业规划,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特殊时期。鉴于此,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以期能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创新型生物技术专业技术人才。

一、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体系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涉及内容广,实践应用性强。因此,建设一门内容布局合理,资源高效、实用性强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体系是非常必须的。这样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做到内容得当,重点突出的授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课程内容的开设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基础理论既要体现本课程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又要注重课程的前沿性。但在内容设置方面需要与相近课程衔接,既要避免相近课程间内容重复,又要做到为后续课程服务,使学生从总体上能够把握该课程。其次,要特别突出其应用性强的特色,尤其是社会对组培技术的需求。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而且使学科服务社会的功能更加明显。此外,还应增加案例分析。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应用领域的成功事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以致用,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开拓学生的眼界。基于上述考虑,课程内容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讲授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操作技术。内容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构建、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培养基种类及制备、外植体的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技术。这一部分是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必备技能。(2)讲授植物各种离体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培养方法,重点内容是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体细胞胚胎发生、离体快繁和植物离体培养常见问题及预防技术等。此外,对植物组培的基础理论,如植物细胞全能性、分化和脱分化机理做必要的阐述。而且对植物干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做简要介绍,以便使同学了解组培技术在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做好本课程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衔接。而对植物细胞培养除了讲授原理外,着重突出其技术和应用知识讲授以突显工科特色。(3)考虑到植物组培在实践中的应用,讲授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方面的内容。对组培项目设计与实施、工厂化育苗及工厂化生产的技术、经营与管理知识进行讲解。而且为了加深感受,在后续的工程教育课程中开设实地考察当地组培工厂内容。做到课程间的互相协调,促进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多样化

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植物组织培养就有很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单一的传统板书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板书、专题讨论、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整合是一种高效率、高层次的全新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创设生动情境,模拟现实情景,而且能扩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讲授中,不时地会出现一些抽象的内容,如胚状体、愈伤组织的形态,植物形态发生过程以及个别仪器设备(如光照培养箱、倒置显微镜、高温蒸汽灭菌锅等)的使用等内容,这时传统的教学讲解并不一定能起到理想的效果,而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flash动画就可以图文并茂,起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而通过一些与组织相关的科教光盘,这样就能更好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地展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因此,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专题讨论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同时,不可避免要阐述其在各领域应用。这时通过阶段性的系统学习之后,以专题讨论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利用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进行教学。即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5]。从而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完植物离体快繁后,通过植物离体快繁专题讨论课,让学生先从各自感兴趣的方面查阅文献,最后在课堂就该主题展开讨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宰者,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从而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作为一门技术性课程,单一的理论讲解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因此,在理论教学课程中穿插必要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把课堂知识从抽象到具体,在实验教学中消化课堂教学内容。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如在介绍愈伤组织的概念及其形态发生时,课堂的讲授过于抽象儿不利于学生理解,但是及时的实验辅助教学,却会使学生从实体上去理解相关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三、引导大学生科技创新

创新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这不仅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同样也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在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难题。基于以上考虑,在课程的讲授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开放实验室平台,并且结合“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内蒙古科技大学“李保卫创新基金”等项目,就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领域开创探索性工作。

四、改革考核方式

高校教育不是考分教育,单一的以考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表现。因此,任课教师对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考核进行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采取考试成绩(60%)+实验成绩(30%)+作业(10%)的多种形式结合的考核方式。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必备的考试形式还是不可缺少,而且这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检验老师教学效果的最直接的方式。但是这不是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同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给同学留些具有拓展性的思考题,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查阅文献的能力。故而在成绩评定时会加以考虑。而实验技能的好坏这是检验学生动手能力的唯一标准。因此,最终的课程成绩通过对这些不同方面的考核来综合评定。
作为地方工科院校,本校历来坚持“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形成了为生产一线培养“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生物技术专业作为学校的新专业,须秉承学校的办学宗旨。因此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是以本校的培养模式为依据,以办学特色为目标,进而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成具有工科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尚宏芹.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73-8774.
姚晓惠,张峰.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125-127.
[3]赵鹂.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丽水学院学报,2008,30(2):104-106.
[4]姜玉姝,孟庆红.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整合中的优点[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05-106.
[5]吴秀珍,李剑平,方丽霖,等.PBL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1):1369-1372.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2009年度教学(教改)研究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2010NC05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