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根植让革新根植于语文教学中流程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6648 浏览:224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1578(2012)09-0201-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核心是“新”,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
开发和培养儿童创新能力与学校、家庭、社会、及儿童自身等因素有关。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1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拥有了创新意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才具有主观能动性。为此,笔者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1.1多渠道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创新,多渠道地宣传创新,例如:开一堂有关创新的专题讲座、设立创新专栏的班级黑板报等有关方法,使学生了解创新能力是如何培养的,以及掌握创新能力提升的基本方法。从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和畏惧感,使他们能自觉地树立培养自身创新能力。

1.2培养发散思维,强化创新能力

创新可以说就是另辟蹊径,从别人没意识的角度考虑问题,发现问题,这是对现有观点的挑战。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质疑,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创新中,难免会遇上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就需要老师积极鼓励学生要有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意志,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增长自身才干,强化自我的创新能力。

1.3加强思想教育,为创新能力提供动力支持

一个人确立的目标越大,他的个人才能得到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对学生加强教育,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激发学生探究新鲜知识的强烈动机,确保学生具备积极的精神状态,为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
2 建立适宜的创新氛围

2.1营造平等氛围

课堂上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环境,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动力。只有和谐的课堂环境,才有可能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使其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加入到课堂中来,尽最大可能地缩短与学生间的距离。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一样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如,在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一课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引入新课方式:你在哪些故事中看到过狼?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在那些故事中看到过鹿?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畅所欲言。于是,笔者接着说道:“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狼和鹿,可能要颠覆你们的认识,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学生立刻兴高采烈地读起了书。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勇于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爱。有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表扬的手势,都会使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对教师的爱戴之情进一步加深。
建立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活跃起来,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其主要原因就是担心说错了会被老师责怪或同学们笑话,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要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找出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合作、的课堂气氛,才能使每个学生树立起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2.2强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参与

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求学生自身要有着积极的参与意识和团结精神,而班级中的小组教学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小组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在学习《万年牢》这一课文时,笔者提出“课文为什么以‘万年牢’为题?”这一问题。开始学生的回答很浅层,经过笔者引导,小组内多次讨论,大家的思维经过碰撞后,学生就充分体会了,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个万年牢是质量好,工艺好;第二个万年牢是顾客说好即口碑好;第三个万年牢是 做可靠实在的人,是人品好。学生理解了这三次万年牢之间的联系。对题目的含义理解更近了一层。可见,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 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3.1求同存异,打破常规思维

常规思维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小的阻碍作用。克服常规思维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多方面启发学生积极拓宽自己的思路,提倡标新立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准备充分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多思多想,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积极思考得过程中。另外,教师还要想法设法,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懂得了,可以从动物身上学习,于是笔者趁机引导:蚊子、苍蝇是我们讨厌的生物,它们身上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经过转换角度的积极思考,学生想到了医用的针头打针太疼,如果用蚊子的嘴,会比较舒服些。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只要开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2促进学生智力优化

教师在教学中的最主要作用是想法设法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而不应该是想着在一节课中把课文的各方面的知识都讲一遍。自学是最能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为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容易使每个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起与自身知识结构和水平相配套的知识系统。如教学古诗时,笔者一般在课前提出自学要求,①读:读准确每个字的字音,读准节奏。②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画:画出诗中不懂的地方。③说:用自己的话试着说一说故事的意思。待学生自学完毕后,笔者再逐一检查。最后配以合适的习题训练,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文的内容。这样,学习的效果显然比教师的单纯讲授要好得多。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应鼓励学生独辟蹊径,标新立异。从各方面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地学习条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探根究底,并促进学生勇于实践,从而打破思维定势,从而让创新思维不受约束、不受限制,这样,创新思维将源源不断而来,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极大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