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借助借助想象、联想,提高教学效益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24310 浏览:1090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1578(2012)10-0073-01
想象和联想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说,没有了想源于:论文大全www.618jyw.com
象和联想,也就没有了文学创作。同样,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也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较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如能较好地借助想象和联想,对我们提高教学效益无疑会有较大的帮助。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借助想象和联想提高教学效益呢?笔者觉得至少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努力。
1 随机应变,变难为易
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是一个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一些突发事件,如遇到一个一时很难讲清楚的问题,怎么办呢?这时随机应变地举一个生活中类似的常见事例进行类比,变难为易,以此解决问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例如,《拿来主义》一文可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了。全文主要阐述了我们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态度,但文章开头却用了四段的篇幅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然后才正面阐述拿来主义的主张。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要讲清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相当难的。笔者在分析这一问题时,灵机一动,随手拿了一支粉笔放在桌上,然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对待这支粉笔可能采取的态度有几种呢?”学生们立刻回答:“两种,一是拿起来,二是随它去。”笔者又接着问:“拿起来之后又怎样呢?”学生立刻就说:“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用,二是给别人。”这时,就进行类比归纳:“我们且不论对象是否相同,很明显,采取随它去的态度,即不管它如何,就是这里的‘闭关主义’;拿起来送给别人则是‘送去主义’;只有拿起来后自己使用才是‘拿来主义’。因此,作者在本文中是把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作了科学分类,先批判与拿来主义并列的两种可能采取的错误态度——‘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然后再肯定拿来主义,这是采用了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
这样,通过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并把想象的东西与我们需要理解的东西加以类比,就把一个本难讲清楚的问题讲得明明白白了。
2 开拓思维,深入挖掘
有时一篇文章,特别是鲁迅的一些杂文,除了表层容易看懂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的、无法一下子明白的意思,这些意思学生更不容易理解,但如果我们在分析时能恰当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方法,那么,学生不仅易于理解,而且能举一反三,取得较大的效益。这里,笔者还是以《拿来主义》为例。《拿来主义》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自从给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这段文字中举了三个例子来说明国民党实行送去主义的卖国政策。但是,作者为什么举这三个例子而不举其它例子呢?这三个例子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呢?学生们也许会很快回答,这是按送去的时间排列的。就表面上看,确是如此。但如果加以进一步地挖掘,我们便不难看出更深一层的含义。于是,笔者启发学生思考,比较三次送去的东西有什么不同,由三次送去不同的东西能看出什么。于是,学生把“古董”、“古画和新画”、“梅博士”作了一番比较,通过比较,不难发现:第一次送的是古代的东西;第二次送的则有古代的和现代的;而第三次送的则是活人,也可以说全是现代的了。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们通过对比联想,结果发现,国民党之所以第一次送去的东西全是古代的,而第二次则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是由于古代的东西将要送完了;而第三次之所以送人,则是由于东西全送完了。由此看出国民党只要能送出去的都可以送出去,从而达到揭露国民党卖国实质的目的。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张静淑“中了四弹”而倒下,并特别指出四弹中“其一是”。这个地方一般人很容易疏忽,但我们联想到现实中的情况,一般来说是军官拿的。作者在这里强调“其一是”意在说明北洋军阀的这次行动是有组织的。
这样,借助于想象和联想,进行层层深入的挖掘,我们就比较容易地弄清作者的深意了。
3 层层勾连,拓宽思路
想象和联想在阅读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解和挖掘文章深层意义的重要途径。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语文教学的另一个目标则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样,也可借助想象和联想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适合做这方面的训练。就以《项链》为例。《项链》这篇小说的结尾非常含蓄,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阅读后,笔者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替主人公设计一个可能的结果。学生的想象很丰富:1.主人公彻底醒悟了:虚荣心就像假项链一样,徒有其表,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真正的幸福。2.主人公对自己爱慕虚荣悔恨不已,慨叹年华已逝,从此一蹶不振。3.主人公得知实情后,讨还了三万五千法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4.主人公震惊万分,乐极生悲,成了疯子。5.主人公与佛来思节夫人发生了争执,最后诉诸法律,但毫无结果。然后,笔者把学生的这些想象综合起来,再反馈给学生,学生再对照书本联想,都普遍感到深受启发,拓宽了思路。(本段参考《浅谈作文的想象及其诱导》,作者王红,《文教资料》2010年12月第36期)
另外,想象和联想在巩固学生已学知识中也有一定作用。如讲《五人墓碑记》,讲到“墓”,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与“墓”有关的词:“坟”、“茔”、“冢”。有的学生说:本文还有“土封”一词,《与陈伯之书》中还有“松柏”(要讲清这两词是临时取的借代义),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分析,说明异同,学生的印象就更深了。
总之,想象和联想对提高我们语文教学的效益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启发学生思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