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创造力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开发与培养对策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6826 浏览:205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1578(2012)10-0128-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拓展课外空间,改革教学策略,开展创造性教学,即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中所含的创造性因素,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性个性,培养创造精神。
下面,笔者根据生物学科教材特点,结合工作实际,就学生创造力开发培养的途径谈谈自己的几点问做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进行创造力培养,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下列途径进行:
自然界的生物之谜很多,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激源于:论文例文www.618jyw.com
发兴趣。学习激素调节时,讨论“有些人多吃糖后,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但1~2小时以后,血糖浓度却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极浓,这就为上好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即设疑激趣。
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生物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授课中可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如:区别单叶和复叶;互生叶序、对生叶序和轮生叶序,教师在课前选取好活体植物标本,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获取直观认识,这样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即直观激趣
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探究叶的结构”的实验之前,教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叶的颜色为什么上面比下面深些?(2)许多叶子在落地时为什么往往是腹面朝下?同时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首先了解叶的结构。这些问题情境会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实验教学能顺利地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对学生创造力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 从实际出发,动手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从实际出发,就地取材进行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通过探索事物客观规律的活动来获得新知识,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教师可在上课前五六天,布置学生在家中按实验示意图的要求做。上课时把这两套装置带到教室里,供观察时使用。教师提倡每位学生都要亲自动手,但不作硬性规定,学生都非常欢迎,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教师的要求去做。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3 课内外结合,拓展创新空间
除了课堂实验教学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校外、课外观察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认识校内动植物,认识每种植物的叶脉类型,叶的类型,叶序类型。指导学生进行植物栽培,练习植物的繁殖技术,在校园的花园内,指导学生实验掌握花卉的嫁接、扦插、压枝等繁殖技术;引导学生使用无土栽培技术用来装扮教室和家庭;动手制作植物根、茎、叶、果实和种子的标本及鱼、蛙等动物标本;开展如“植物叶脉书签”制作及拼画小展示活动;在青蛙的繁殖季节,捉些小蝌蚪带进教室,观察它的身体变化,从而了解它的发育史。……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培养操作技能,还能增强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通过实践丰富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把科学性、知识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只有积极开展校外、课外活动,才能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才能更好地进行生物学教学。
4 关注生物学成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中结合教材,介绍生物科学成就及应用前景。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器官移植、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些都对探索生命的奥秘有重要意义。既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能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积极性,同时使学生放开眼界,进而深感生物科学对未来生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使命感。
总之,在开发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智能潜力得到开发,在学习活动中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设想。深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定能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使素质教育结出丰硕成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