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作用上主人中国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7957 浏览:243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1578(2012)10-0188-01
1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首先要激发学生生动参与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能动性是主体性的基本特征,培养能动性最根本的途径是激发学生的需要,学生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而学生求知的需要表现的需要和谐发展是推动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永恒动力。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上课伊始,让学生回忆:我们已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回答后,发现在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只有梯形的面积还不会计算,这时,趁机启发谈话: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想学吗?这样,一下子就使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让学生欲罢不能,对梯形面积的计算产生强烈的未知,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必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课堂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把概念,规律,公式,结论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笔者就启发学生自己去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为学生已有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经验,加上教师的鼓励和点拨,学生们动手剪拼图形,个个情绪高涨,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不仅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公式,而且有的学生还能把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更有的学生把梯形剪拼成一个上底与下底成一条直线的三角形,也推导出了求梯形面积的方法。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创造者”,品尝到了成功的愉悦,表现出一种不因循守旧,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的创新的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渴望创新超越,不满足于现状,不相信唯一,不迷信权威精神,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时,有学生提出:梯形的面积s=(a+b)h/2,三角形面积s=ab/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不是也能用同摘自: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一种公式呢?这一问题提得多好呀!笔者赶紧放下原有的教学计划,和学生一起研究集中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任何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都等于上下两底的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课堂气氛作为学生集体的一种精神面貌和情绪倾向,与学生主人翁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显然只有当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智慧得到显露,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形成活跃、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而融洽、的课堂气氛,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知识基础,学生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给每个学生创造适应自己的参与机会,使学生能参与的关键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为他们营造一个独立探索的空间,从而改变部分学生“出勤不出力”的现象。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成功的意义更是永远大于失败。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学困生来说,更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一定不要个别尖子生“独霸课堂”课堂,要面向百分之百的学生,要把学困生当作急待开发和利用的教学资源。如我班的小明的同学是一个学困生,转到我班以后,“一定要让小明成功一次”这个信念始终缠绕在笔者心头,记得在一年级学完“9加几”以后,在学习“8加几”时, 笔者鼓励大家当小老师。因为“9加几”与“8加几”的算理是一样的。大家都挺感兴趣,却没有敢带头,这时笔者发现小明的头抬的高高的,马上就叫了他,他拿着教鞭,真地当上了小老师,尽管是在笔者的帮助下完成了小老师的任务,但是他成功了,当他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回到座位上的一刹那,笔者发现了他的眼神是那样的神采飞扬,这一次成功的喜悦,将会激励他一生。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要给学生适宜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优等生的兴趣得以充分发展,使学困生在分享快乐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尊感,增强进一步成功的自信心,使学生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