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工作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6290 浏览:210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曾经以为:只要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的把问题讲清楚,学生怎么能不懂呢?可事实上有些物理概念、规律光靠讲是讲不清楚的。为什么老师自己认为讲的那么清楚,可第二节课提问时就有很多学生已经毫无印象。作为物理教师当然不能忘记: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学科本身的魅力在于实验。实验在课堂中的那种真实、验证作用,使学生处于视觉、听觉、触觉的综合情景中,手、脑、眼并用,情趣丰富,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是多么动听的语言都无法替代的。为此我做了多方尝试,总结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一、新课的引入用实验,能达到引人入胜、扣紧学生心弦的作用。

学生会因生动、明显的实验现象而兴趣昂然,然后会集中精力把本节课的内容搞清楚。在上选修3-1第五章《磁场》的第三节《几种常见的磁场》时,以奥斯特实验来引入本节课,然后多次变换通电直导线放置的方向,再把小磁针放在空间不同的位置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从而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体验到磁场的空间方向性。 然后再把几种不同情况画在黑板上的三维坐标中,让电流I的方向与X轴平行时观察小磁针在A、B、D、E各点N极所指的方向,让电流I的方向与Y轴平行时观察小磁针在B、C、E、F各点N极所指的方向。欣慰的是这样上完课之后,只要用右手定则判断方向的问题,学生出错的几率就很少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了从形象直观到抽象的三维空间的一个观察、思考、体验过程。
二、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实验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深奥为浅显的目的。
如在讲圆周运动时,课后有一道题目问自行车上用链条连接的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边缘线速度的大小是否相同?(链条不脱落不打滑)讲解完之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怀疑:大齿轮边缘的线速度怎么可能与小齿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呢?这时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皮带转动模型,测量了大小轮的半径,正好大轮半径是小轮半径的2倍,然后在大小轮边缘各取两个点用红色A和黑色B标记上,如图所示: 让学生分组观察A、B两点在相同时间内走的圈数,结果A点走一圈的时间内B点走了两圈,再让学生计算一下A、B两点分别走的路程(弧长):SA=4Лr , SB=4Лr。根据V=S/t,线速度VA大小等于VB大小。这时学生一下全部明白了。我乘热打铁问:如果上述情况中大轮的半径是小轮半径的3倍,那么线速度VA大小还等于VB大小吗?马上就有学生进行了准确的阐述。接下来我布置了课后作业:回家骑自行车时观察并思考:如果后小齿轮的线速度大小比脚踏齿轮的线速度要小,会出现什么现象?反之呢?第二节课开始,学生们纷纷发言:如果后小齿轮的线速度大小比脚踏齿轮的线速度要小,自行车后轮与前轮之间的距离就会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增大,这是不可能的。反之自行车后轮与前轮之间的距离就会减小,那么自行车就能折叠了……由此可见学生确实观察了也思考了还在下面进行了交流。每次遇到都头疼、讲解费劲的问题就这样被化解了。
三、通过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解决一般物理问题的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研究几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较为普遍的方法。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对于今后研究新的物理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在研究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向心力的问题上,沪科版教材先给出了向心加速度的公式,然后从牛顿第二定律的角度得出向心力的大小计算公式,最后用向心力演示仪验证。我在处理这节课时,将本节课的教学变为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和"设计"课。课前准备了一大块光滑的玻璃板,两根相同的细绳栓着质量大小不同的铁球,还多准备几组供学生体验。新课引入先用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让细绳栓着的小球做圆周运动,问:使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力是谁来提供? 经过受力分析学生回答是绳子,此时教师指出这个力就是使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问:你认为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先让学生猜想然后把细绳栓着的铁球发给学生体验。4分钟之后,讨论声、争论声小了下来。学生猜想:绳子中的力(向心力)与小球的质量大小(m)、运动快慢、半径大小(R)有关。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v、w、T、n),我们现在选择角速度(w)。问:你用什么方法研究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怎样研究?设计出你的实验思路。可以讨论,可以用发给你们的细绳栓着的小球进行体验活动。5分钟之后。学生发言:研究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用控制变量法。问:以前用控制变量法一般研究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如(R、I、U);(m、а、F),现在是四个物理量的关系(F、m、w、R),你怎样研究?学生回答:①先控制m、 R不变;让w变化,看F怎么变化。②再控制m、w不变;让R变化,看F怎么变化。 ③再次控制R、w不变;让m变化,看F怎么变化。最后综合它们的关系。思路已非常清晰,我要求学生用手中的仪器按照上述方法再来体验。最后又利用向心力演示仪进行实验、验证得出了向心力的表达式(F=mwR)。
总之,通过实验让学生去观察、去感悟、去思考、去分析,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调动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的热情,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而且能充分展现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