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暗示初中数学课中暗示如何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3961 浏览:107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暗示是在教育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所谓暗示就是不直接、明白地表示自己的意思,而是用含蓄的语言、示意的举动,使学生明白或者悟出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数学课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妥善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对启发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很有好处。
1.语言暗示。这种暗示不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是借用其他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运用弦外之音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学生获得启发。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一些数学题时,遇到困难,一时说不上来,老师可以进行暗示或从另一角度给予提示。这种暗示在课堂上随时可见。
2.行为暗示。就是用行为语言把教师的用意、愿望表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它包括面部表情、动作、说话态度。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老师的神情动作以及说话的语调、节奏等,把信息传送给学生,而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达到老师的要求。这样,既避免了用语言表达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又能体现老师对某事情的肯定或否定态度。在恰当的环境下,给学生以行为暗示能够起到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效果。
在课堂提问时笔者就采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来暗示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感觉老师就是在提问自己,在数学课上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气氛非常热烈。当提问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时,笔者往往用眼神对准成绩较好的学生,使这些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期待和自己面临的挑战,更加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当问题比较简单时,笔者往往将眼神对准成绩较差的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618jyw.com
学生,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遗忘他们,当他们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时,笔者往往投以赞许的目光并配以适度的表扬,使他们获得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3.表情暗示。就是用表情把要说的话暗示出来。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某种过失时,如做小动作,教师用表情透露出自己的想法,或摇摇头,或摆摆手,或皱皱眉,或让目光较长时间停留在学生身上。这样,学生就会自动停下手上动作,集中注意力听课。又如,学生上课回答老师的提问,答案较准确,令老师满意,老师一般用不着停下讲课用语言去表扬,只要面带微笑,点头示意学生坐下,便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4.心理暗示。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是关于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对一些学生而言,严谨的推理、精确的计算、多变的想象使他们产生畏惧心理。为了改变学生的消极心态,笔者采用趣味教学,试图暗示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参与数学学习,收到良好效果。笔者常采用趣味教学,开始仅仅是为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年实践发现,趣味教学具有暗示学生调整自我行为,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学习的功效。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密市直一初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