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课堂教学发挥多媒体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34399 浏览:1580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是多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综合体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地以多媒体教学为载体,组织呈现知识,合理选择教学策略,以丰富表象,激活已有经验;由表及里,凸显思维本质;及时反馈,完善认知结构。这样可以有效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电教媒体;数学
1671-489X(2013)10-0012-02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双向的,有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和学生向教师反馈信息两方面的相互作用,这是信息教学的基本功能。“信息化”是它的存在形式,“应用”才是它的本质,使它发挥存在的价值,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它能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显示颜色、放大部分、变静为动等手段,突出重点,强化本质因素,为学生理解知识发挥重要的作用,缩短学生学习活动需要的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丰富表象,激活已有经验
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被感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知识载体,可以使静止的图形动起来,完整地展示事物变化的过程,使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克服学习障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如在教学平移时,为了帮助学生从关注图形整体的平移,转移到关注图形对应点、对应边的平移,认识平移的数学化特征,防止学生出现把两个图形之间的间隔数或点数当作移动数这样常见的错误,采取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分层次各个击破的教学方法。
利用课件设计,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材料,向学生形象地展示图形移动的过程。首先,在引入部分用游戏的形式,创设F1方程式赛车图片(图1)在方格纸背景上的平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情绪高涨、满怀热情地利用已有的经验指挥老师调整车辆位置,同时很自然地初步认识了标准的平移。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接下来将课本中平移小房子的例题简化为平移三角形(图2),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操作步骤数一数移动的格数。在数的时候学生眼睛盯住图形中某一个点或某一条线段的移动变化,他们的关注点从整体图形的平移转移到关注对应点的位置变化上来,准确地数出移动的格数,达成第二层次的教学目标。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在理解的基础上明确移动的方法,在应用中巩固方法,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小房子的平移素材(图3),还是让小房子在格子图上动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达成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应用中提升的目的。
2 由表及里,凸显思维本质
有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数学课,离开了学生的思考,就不是数学了。有时候,你认为很真实的材料,不一定是数学所需要的。怎样把材料呈现给学生,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上出有思维含量的课,真正引源于:论文封面www.618jyw.com
发学生进行思考,体现思维的价值呢?这就要求教师认真解读教材,领会编写意图,力求使教学设计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用简单的材料上出有思维含量的课,体现出一定的深刻性,让数学课更有数学味。
如在认识长方体时,教师先出示搭好的图(图4),问学生:为什么你只看到9根?学生会想到有3根被挡住了。接着引出图(图5),认识长方体有12条棱。然后隐掉几根(图6),问:你还能想象出长方体的样子吗?再隐,只留下图7所示, 问:现在,你还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样子吗?它的棱还能再少吗?最后完整地展现这个长方体的立体图,认识长方体的6个面。
这样的设计,可谓匠心独具,教学过程丝丝入扣,能引领学生不由自主地顺着教师牵引的方向一步步深入思考,让长方体的本质属性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
接下来教师还是出示这样的3条棱,告诉学生:有这样的一个长方体,如图8所示,a=20,b=15,c=10,猜想一下,它可能是什么?改变图8,如图9所示,当a=20,b=15,c=1时,它可能会是什么呢?再改变图8,如图10所示,当a=20,b=15,c=0.1时,它可能是什么?如图11所示,当c=0时,它又是什么?在这里,教师呈现的材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变与不变中很好地体现了一种极限的思想。
3 及时反馈,完善认知结构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运用信息化课件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使全体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个体的思维通过展示得到及时的概括和提升,在此同时其他学生也通过他的讲解理解了思维方法,获得新的启示,完成了概念的同化,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在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中,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是移拼的方法,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对于“等积割补”等解题思路,有些学生很难想得到,但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等积割补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打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图形的分、转、移、并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向学生形象地展现计算公式的生成过程,学生看后一目了然、恍然大悟。许多学生不由自主地感叹到:我怎么没想到,原来还可以这样转化的呀!
在这里,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是他们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知识,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借助于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过程,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充分发挥各种分析器的作用,有效地建构知识,获得新知,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王文广.小学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