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国贸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下高职国贸课程革新期刊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35517 浏览:1600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伴随着越来越细分的国际分工,对于外贸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的现状,针对工学结合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下一步课程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国贸;课程改革;人才
1672-5727(2013)04-0093-03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为教学目标,持续不断地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鉴于企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应该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便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推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要完善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工学结合是高职国际
贸易专业的必然选择

(一)国际贸易急需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国际贸易业务过程复杂,优秀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与操作能力。高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的国际贸易人才应该是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较强操作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国际贸易专业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国际贸易由于涉及不同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的政治、语言、法律、运输、保险、汇率等一系列的问题,与国内贸易比起来操作更加复杂,面临的风险也更大,因此,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更应该具有较强的处理国际贸易各种问题的能力。但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中,学院通常比较重视工科专业的实践,而国际贸易学科理论性比较强,实践环节投入相对较少,学生的实践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因而相应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也有待于进一步地改善和提高。

(三)工学结合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式

目前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外贸人才的招聘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经历,工学结合方式恰好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锻炼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学生毕业前掌握一定实践技能,这对高职学生就业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随着外经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选择合理的工学结合模式,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成为未来教学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
工学结合的现状分析

(一)实习岗位与学生专业对口率低

由于工学结合不同于毕业就业,相对时间比较短,学生工学交替结束后,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这样对于企业来讲,会造成岗位空缺。为了避免关键岗位的断岗,企业提供给学生实习的岗位往往不是真正对口的专业岗位,而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岗位;对于一些重要的岗位,企业也不会安排经验很少的学生来做,这样使得学生真正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减少。在这些专业不对口的岗位上,学生很难得到专业性的实践,工作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二)学生与岗位数量比例失衡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合作企业,与这些企业有或紧密或松散的合作方式。即使是紧密型的合作企业,通常也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有限,难以吸纳所有实习学生。岗位数量与学生的比例失衡,造成学生实习过程慵散的局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人多岗少,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企业岗位的供给与学生岗位的需求已成为一对突出的矛盾。为了拓展越来越多的紧密合作型的实习合作单位,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供应合适的实习岗位,解决学生与岗位数量比例失衡的问题。

(三)企业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合作的基础是合作主体之间能够实现利益双赢。工学结合的前提是作为合作双方的两个主体即学校和企业都能从校企合作中得到彼此需要的资源。学生带给企业的收益与企业付给学生的人力成本之比是企业合作动力的基础。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中,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公益性单位,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学校愿意与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并且热情很高。相比之下,由于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企业得到的利益不多,造成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为解决双方合作积极性不一致的矛盾,必须要做到校企双赢。

(四)工学结合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工学结合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但目前很多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毕业之后直接从事教学的理论型教师,这些教师实践工作经验少,难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工学结合,无法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校,无法对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
高职国贸专业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

(一)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习环节的进度,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实习岗位与学生专业对口率低的问题,必须解决理论教学与工学交替实习环节的时间安排问题。学生在学校里首先进行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并且参加相应的专业模拟实训,对外贸业务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虽然只是停留在理论环节,但也可以为日后的实习工作打下一定基础。企业需要这些有一定理论经验的实习生为本企业做简单基础的工作,学生在不断的学习摸索中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可以胜任更加艰巨的工作。
另外,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班进行工学结合,这样既可以实施以老带新的方案,又可以保证岗位的持续性。针对岗位数量的问题,由于学生的经验比较少,在工学结合实习阶段,尚不能胜任比较关键的岗位,因此,根据岗位的关键程度安排工学结合的学生数量,从而可以解决岗位与学生比例失调的问题。

(二)学校与学生应该加强与企业合作的观念

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学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尽可能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共赢。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平台。学生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相对较少,因此最重要的是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对于企业来讲,学生虽然经验不多,但是就其创造的价值来讲,所得的报酬并没有给企业带来负面收益,学生的劳动整体来讲大于所得,所以企业也是受益方。对于学校而言,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最大的目标,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学校为企业和学生的合作起到桥梁与推动的作用。当学生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学校有义务进行协调和解决,维护合作各方利益。学校的学生就业前景好,学校就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明确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因此,在制定高职国贸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时,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依据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要求,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为学生扩充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国际贸易专业的目标岗位主要有国际贸易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上述各类人才作为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培养目标,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制定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前景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一致性。高职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在岗位上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这不仅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具备一定得管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根据社会对国贸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充分的市场分析。用人单位在聘用高职院校国贸专业人才以后,会进行岗位锻炼和培养,针对所用人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不足之处,必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国贸专业的课程负责人和专业建设团队要紧密联系用人单位,掌握国贸职业岗位的要求与实际教学的差距,不断开发校企合作的课程与教材,逐渐缩小与企业实际要求的差距,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国贸专业人才。

(四)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

“入世”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也日益旺盛,因此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学校要充分考虑专业细分的问题。在专业设置上要具备市场意识,根据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专业方向,使高职院校国贸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以及针对性。通过专业建设,学校可以更加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合适的毕业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拓展技能训练的条件,为学生毕业就业打好坚实基础。国际贸易专业可以联合物流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以及商务英语等相关专业开展相关的交叉教学,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学生可以做到一专多能,那么,就业前景将更加广阔。
适当调整教学模式,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模式会使相同的教学内容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在高职国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调整教学模式,会使教学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国贸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要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符合国际贸易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岗位要求。采用项目教学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的能力,通过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并利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整体水平。
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不同教学内容 高职专业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从人才的社会需求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找出岗位的共性与区别,并且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对于国际贸易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的不同职业特点,综合考虑不同业务的共性,合理设置基础科目的教学内容。在一年级阶段开设共同的课程,如计算机、英语、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从二年级开始,分设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外贸岗位的实际需要,配合不同的专业实践教学与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

(五)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参与工学结合,提高专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业技能的主要方式就是参加校内的专业课程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应进一步提炼实训内容,提炼实训项目,探索实训方法、手段,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开展深层次的校、政、企合作。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可以设置国贸流程综合实训以及单证实务实训和报关实务实训,借助相关的仿真实训软件,使学生模拟外贸业务的整个流程,分别赋予学生不同的岗位角色,使学生能够体验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业务内容。通过实训,学生可以了解自己专业上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以便于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有了前期的校内实训作为基础,可以安排学生参加校外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真切地体验每个岗位的业务内容,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并发现理论教学和实际业务的不同之处。通过一段时间的轮岗实习,学生对每个岗位有了直观的认识,结合自己的兴趣可以为日后的就业提供参考和支持。
为了与校外实训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和企业要经常沟通,针对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实际需要交换意见。学院要积极拓展新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工学结合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创造一切机会为学生提供含金量更高的岗位进行实习,实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整体提高。

(六)加强指导教师实践锻炼

指导教师在实践环节中起到关键指引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应用的导师。为了解决某些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学校与企业要加强合作,为一线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让这些教师通过在企业里实际参与业务,加强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反馈相关的信息到教学环节中,并且可以增强后续教学的效果。同时,教师的挂职锻炼和学生的工学结合可以同时进行,这样让学生和教师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从而得到更多的企业学习的经验,为日后教和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是外贸公司主要的人才组成,因此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技能的合格人才,在学校的教学培养过程中,要明确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并且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提高指导教师与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社会不断输出合格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黄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探析和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杨靖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6).
[3]林英,齐守泉.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构建的新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
作者简介:
陈相芬(1978—),女,山东日照人,博士,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