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教学改革《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革新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4766 浏览:105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针对目前《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1674-9324(2013)09-0056-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特别是近年来“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塑化剂”等事件频发,食品卫生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采取何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地结合食品领域的生产、科研实际,提高《食品卫生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2011年《食品卫生学》课程被列为甘肃农业大学校级重点课程之一,课程组在原来的基础上以“强化基础,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整体优化,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突出《食品卫生学》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实践教学改革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设置过多,各章节繁简不当。原有的教学大纲过度追求“大而全”,共设置了八章、四十一节的教学内容,在理论学时不足的情况下,教学操作时只能对大部分内容点到为止,缺乏深入的探讨。如在讲授核心内容第四章“各类食品的卫生”时,原教学内容中涉及到了粮豆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类、鱼类、蛋品、奶类、食用油脂、冷饮食品、酒类、调味品、水中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及卫生管理,内容过多,且没有体现出地域特色,重点不突出;第八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教学内容与食品安全学课程重复。
2.教学模式机械,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过程中“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行动”,学生完全是被教会的,而不是学会的,更谈不上掌握了什么方法。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即使教师再努力,学生再认真,造就多是模摘自:毕业论文摘要www.618jyw.com
仿能力强,高分低能的庸才,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3.考核机制简单,不能准确反映教学效果。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效果和反馈教学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以往的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由平时出勤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考试内容主要为理论课讲授内容,很多学生仅凭死记硬背便能通过考试。这种考核方式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评定,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不利于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二、《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学内容改革

食品卫生居食品三大要素(安全、营养、风味)之首,《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对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3]。课程组根据专业特点,以突出重点和实用性为原则,重组教学内容,重点开设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各类食品卫生、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污染、食物中毒及其预防、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等内容,将“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章节的教学内容划入食品安全学课程。优化后的教学内容中生物性污染重点讲授细菌污染和腐败变质;化学性污染重点讲授农药、重金属、N-硝基化合物和二恶英对食品的危害;各类食品卫生中以粮豆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类、蛋品、奶类为重点,突出地域特色;食品添加剂中以抗氧化剂、漂白剂、着色发色剂和防腐剂为重点;食物中毒以真菌性、动物性和植物性中毒和预防为重点;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中以SCP、GMP和HACCP为重点,将食品卫生法规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突出《食品卫生学》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改革

1.讨论式教学法。传统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述为主,穿插少量的课堂提问,缺乏师生互动,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性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讨论课题,也可以进行开放式课堂讨论,不确定主体,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引导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讲授食品的重金属污染时,以家乡的食品有可能会被哪种重金属污染为主题,讨论不同类型重金属污染食品的原因、危害、特点以及如何检测、预防等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与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采用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4]。如以微生物基础知识引入食品的细菌污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菌污染的途径、危害、检测方法、标准和预防措施等,由此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研究性教学法。近年来,研究性教学在大学教学中备受关注和提倡。它是一种将教师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依靠教材与广泛阅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方法[5]。在讲授“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内容时,授课教师结合承担科研项目中拟解决的问题——甘肃礼县果业开发公司新扩建苹果汁饮料厂卫生质量控制要求,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工厂的建设出谋划策,提供技术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为适应学生对《食品卫生学》深入学习的需求,我们还积极探索和尝试实施其他有益的教学方法,如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课外沟通渠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