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两大自尊与自信是学生成功两大法宝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6715 浏览:222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由于受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影响,当地中职生学生心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使新形势下中职教育工作者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行为不规范、自我意识模糊乃至不认同自我价值等现象比比皆是。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转换角度、转化视角,即从学生的内心入手,也就是说,只有激发学生自尊、鼓励学生自信并让其在实践中真正行动起来,我们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成人、成事、成才、成功。
关键词:中职学生;自尊;自信;行动

一、激发学生自尊,让学生高举自尊旗帜,促使其正确做人。

对教师而言,每个学生都有成为重要人物的潜质,而现在学生需要的是你的信任和鼓舞,因为这能有助于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以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正如屠格涅夫所言:“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为此,我们无论在平时教学中还是在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永远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扑捉到学生的优点和潜质,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即真正能激发学生的高自尊,才能达到满意的教育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重要性。斯特纳夫人曾说:“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注意,这种引导必须是正面的,否则鼓励就没有实际意义,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以至背道而驰的结果。因为教育一个人尤其压抑其缺点不如及时发现并唤醒其优点,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导促使学生正确做人。只要其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其缺点经过一段时间磨合,虽然还有很多,但毕竟比以前要少多了。实际上,教育的核心就是促使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时间长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越多,则其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减少。为此,教师激发学生自尊心必须从学生点点滴滴做起,不能马虎,更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二、鼓励学生自信,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促使学生正确做事。

罗曼·罗兰曾说过:“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这与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个人都是有潜力可挖的,尤其是中职学生,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正式定型而导致自控能力弱,于是出现用不敢面对现实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学习,甚至不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很多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就会采取非理性行为的方式去减轻现实生活给他带来的痛苦和焦虑。在此时,教育的独特功能就可以发挥其特长了。实际上,自卑的人最需要的就是一句贴心的鼓励、一次善意的举动,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也就是说自卑的人最想看到的是鼓励和激励,而别人的信任和期待就是对他的最大的鼓励。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接受了别人的赞美,认可了别人的期待,他的自信就会无限地被激发出来,哪怕事情再麻烦,自己能力再有限,他也不愿意让别人失望。为了不辜负他人,为了维护别人给自己的好名声、好形象,他会竭尽全力去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哪怕面临重重困难也无所畏惧。正如海伦·凯勒在其自传中所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因此,教师在做思想教育时,要紧紧围绕自信做文章,激发学生的自信,让他(她)们用自信去开创本来就属于他(她)们自己的灿烂而辉煌的未来。
三、要想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就必须用行动(即行为)改变学生态度,唤起学生的麻木的心灵,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促使学生成才、成功。
很多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差,这是摆在所有中职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这个难题我们可以听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建议:“想要养成某种习惯,那就付诸行动;想不要养成某种习惯,那就避而远之;想要改变一个习惯,那就做点别的事情来取代它。”也就是说,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各种能力只有通过行动即实践去解决,也只有通过付诸于实践行动才能真正解决。如果我们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各种能力只停留在口头上,事情不但会办砸,多数情况下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出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极端情况。为此,必须让学生采取实实在在的实际行动,去养成或保持良好行为习惯,并通过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来培养其各种能力。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救世主”、“活菩萨”。正如香港城市大学前校长张信刚所言:“培养人才,不能看毕业的时候有用,毕业后40年,50年有用,才叫有用。”任何理论如果不通过实践转化为生产力就是无用;任何一个人不管你智商有多高,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实际行动,永远将一事无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最基本要素”,只有我们激发起学生的自尊、鼓励并唤起其学生的自信,并让他(她)们采取切实行动,他们才能变自卑为自信、变自负为自尊,他们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才能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无助的恶魔”统统地源于:大学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从他们身上驱赶出去,为他们的健康成人、成事、成才、成功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才能真正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心理学的诡计II》陈玲.蒋先润著.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再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