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新课改下读解在语文教学中意义生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34581 浏览:1581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所谓“读”,是指诵读、接受和汲取作者观点,滋养自己,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所谓“解”,就是在“读”的基础上,使文本中异己的东西,变为学生自身的东西,从而达到心灵上的交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态度评判和价值观的形成;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尽量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618jyw.com
淡化功利,留住语文的“本色”,重视对文本的“读解”。读解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它在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中有何作用呢?

一、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不注重读解就会“犹渡江河弃舟楫,欲登高而无梯也”。如果学过就忘,让知识成为“过眼烟云”,对知识不加积累,脑子里一片空白,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好话、写不好文章的。“读解”是接受信息,而写作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如果没有信息,处理信息就无从谈起。对一篇文章的反复读解,不仅能学习它精美的谋篇布局,而且能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写作时学生就能不知不觉地加以运用了。我们应当把学过的知识尽可能多地贮存到大脑这座仓库里,贮存而获得长久记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读解。只有读解,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语文课本上的文章,特别是名家名篇,语言规范,用词准确,文句优美,行文畅达,通过熟读背诵理解,把范文中的佳词好句、精彩的语段深刻地留在记忆中,脑海中贮存了丰富的字词、句式、文章的结构、行文的气势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有表达需要时,就会像涌泉之水,源源不断地涌到舌下,流向笔端。前人所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正缘于此。苏轼也曾有过这样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即腹中积累了不少诗文的名句、名段,何愁语言能力不能提高?

二、有益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读解作品是一种感化、熏陶,读好一篇文章会心荡神驰,情思横溢,如饮甘露,浑身清新豪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从读解活动中得到的宝贵教益,对一个人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生活信念,振奋进取精神,激发斗争意志,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文质兼美的课文都富有情味感。“语言半是事物的代名词,半是精神和感情的代名词。”语言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也表达着作者的主观评价和情感倾向,显露着作者的意趣。但这种情感和意趣不是浅白直露的,大都是隐含和暗示着,或运用修辞,或借助语气,或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对课本中的一些短文诗篇、精彩片断、名言佳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读解。由吐字清晰、准确、朴实、自然,不添字漏字,到明辨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感彩;从读出语势的跌宕起伏、语流的快慢疏密,到读出勿容置疑的逻辑性和扣人心弦的感染力。作品的美感也随之流露出来。中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是精选的文质兼美的艺术作品,寄寓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评价,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有目的地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解,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被课文所吸引,进入美的境界。读解时,不仅课文的内在美陶冶着学生的性情,课文的外形美也在培养着学生的审美趣味,课文里的语句简洁整齐且富有音乐感,在发音、构词、造句、修辞、语调、节奏和韵律等方面都富于审美特性,读解时能使文字外化为有声语言,从而使得句子的长短、骈散、排比、回环等句式变化的形式美得以显现,使叠词的节奏、平仄的韵味、语气的舒缓、音调的高低等音乐美得以体现,文中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映衬、双关、通感,等把学生带进意境的美。
如读解《荷塘月色》时学生会感到在欣赏一幅画、一首诗、一首优美的曲子,其语言的绘画美、韵律美在读解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无穷的艺术感染力。可见,读解能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美,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认识的客体上产生审美的共鸣,在艺术的空白中借想象对美的事物进行再创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的能力。

三、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

语文基本功训练中关键是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与读解又密切相关,因为语感的培养基于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及其引起的身心反应而实现的语言模式的内化。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就成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对课文的反复读解,能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如此可见,反复读解,时间长了,学生的思想感情自然就会丰富起来,领会文章的意思也就比较透彻了。读解教学要重视语感训练,语感训练如果只停留在对语言表层的感受上,不去感受语言的气势和韵味,不去感受渗透在课文中的作者的,就算不上真正的语感训练,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读解这种读书方法,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使人在反复诵读之中潜心涵咏,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化作家的神气为自己的神气。久之,就会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灵敏的语感。因此读解训练是培养语感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