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传统文化政策探讨(1949

更新时间:2024-01-06 点赞:5647 浏览:189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代中国风云突起,社会剧变,封建|教育论文网|制度崩塌,共和制度勃兴,旧学古道蜕变,西学新潮浪涌,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上风地位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亦受沉重打击。在中西新旧文化的剧烈冲合下,先进中国人提出一系列对待传统文化的方案,传统文化的守旧|英语教学论文|主义与虚无主义激烈争锋,则提出要批判继地承传统文化,建立科学、民族、大众的新主义文化。建国初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破旧立新,批判地继续中国传统文化,开展新文化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的方针政策,并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贯彻落实,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对此后的文化方略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国初期,批判、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紧迫任务。通过一系列的批判运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同时形成了建国以后用政治运动解决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模式。“双百方针”可以说是建国后十七年文化政策的一次明显转折,是向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要环节。双百方针其渊源和其提出的目的均与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因此,双百方针在传统文化领域的作用并不可小觑。双百方针提出后,传统文化得到了重视,被外国文化压制和为现实服务的压力顿减。“批判继续法”是建国初期对待传统文化问题的基本原则,但同时关于批判继续方法和态度的争鸣也贯串|语文教学论文|于建国初期17年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如“抽象继续法”、关于道德阶级性与继续性的争论、“人民性”标准与“中间作品”问题的争论及阶级观点与历史主义之争等。新中国作为一个外生型的现代化国家,为推进社会的现代化必须学习和鉴戒外来先进文化,同时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在介入全球化过程中又要面对保持民族性的“文化整合”的困难。建国初期中医政策发生了由兴办中医进修学校以使“中医科学化”到大力提倡西医学习中医并使之承担起把祖国医学整理、提高到现代科学水平重任的转变。国画政策则发生了从盲从苏联美术教学模式到夸大|教学论文网|传统美术的技法和教学方法的转变、重视国画的创作与写生活动。新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的民族国家在介入现代化的过程中,在文化上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处理现代性与民族性、阶级性与共同性、变革性与继续性的关系。这是实现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建国初期,提倡“古为今用”和“厚今薄古”的原则。在具体的实施中,“古为今用”常常变成不惜为了现实的政治宣传而牵强附会,肆意歪曲历史,而“厚今薄古”则带来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一向主张文化建设的“大众化”,对改造传统民间文艺极为重视,以作为“化大众”的重要手段。最有代表性莫过于戏曲和民歌了,但实质上重视的是“民间形式”而去更新戏曲和民歌的文化内容。民间文化所起的只是一种工具的作用,而不是其本身。综观建国初期的传统文化政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也不是始终如一的,而是正确与错误趋向交织进行,存在着批判远多于继续、夸大|教学论文网|服务于现实、张扬民族性、追求“大众化”以及注重文化工具价值的考量的特点。其既有着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一部分传统文化,提高了民间文化的地位等积极意义,又同时存在着缺乏对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系统批判、大多时候传统文化研究成为政治的注脚和宣传工具、以政治批判取代学术讨论的消极影响。反思和探寻这段历史,它告诉我们为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肃清封建主义思想残余;二是正确处理传统文化批判与继续的关系;三是尊重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四是必须处理好文化建设的古今中外关系;五是重视对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挖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建国初期传统文化政策的经验教训,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历史地理解中国在当代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理论,对于在新时期“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鉴戒作用。【关键词】:建国初期中国新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政策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8-10ABSTRACT10-14导论14-21一、选题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现实作用14-15(一)理论意义14(二)学术价值14(三)现实作用14-15二、学术史综述15-18(一)与本选题相关的通史著作15-16(二)代表性的专著与论文16-18三、重点、难点与创新点18-19(一)重点18(二)难点18(三)创新点18-19四、相关界定19-21(一)时间界定19(二)概念界定19-21第一章建国初期意识形态整肃与传统文化的命运21-38一、肃清封建思想残余21-27(一)批判封建等级思想21-22(二)破除封建迷信22-23(三)革除封建旧俗23-25(四)取缔会道门25-27二、批判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27-38(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27-30(二)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30-32(三)批判胡适思想32-34(四)批判胡风的“民族形式”思想34-38第二章建国初期的“双百”方针与民族传统的回归38-55一、“双百”方针提出前传统文化的境遇38-41二、传统文化与“双百”方针的形成41-46(一)历史学问题与“百家争鸣”41-42(二)戏曲问题与“百花齐放”42-44(三)“双百”方针的正式提出44-46三、传统文化领域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46-49(一)学术界的“百家争鸣”47-48(二)文艺界的“百花齐放”48-49四、“双百”方针落实受挫与民族传统回归的畸变49-55(一)传统文化界的“反右”49-52(二)“大跃进”与民间文化的“高扬”52-55第三章建国初期的“批判继续”法及其相关争论55-76一、“批判继续”的方针55-56二、关于“抽象继续法”的争论56-61(一)“抽象继续法”的提出56-58(二)前奏:学术界对“抽象继续法”的争论58-59(三)转向:“抽象继续法”的批判59-60(四)“普遍性形式”论的批判60-61三、关于道德继续性和阶级性问题的争论61-66(一)“道德继续论”的提出61-63(二)学术界对道德的的阶级性与继续性问题的大讨论63-64(三)学术争论升级为政治批判64-66四、“人民性”标准与“中间作品”问题的争论66-71(一)古代文学的“人民性”问题66-68(二)“中间作品”问题的讨论68-71五、“阶级观点”与“历史主义”之争71-76第四章建国初期文化建设的中外之争76-91一、中西医之争76-81(一)“中医西医化”76-78(二)中医工作错误的纠正78-80(三)“关键在于西医学中医”80-81二、国画政策的中外之争81-84(一)用苏式素描教学模式来改造国画81-83(二)摆脱苏联模式,繁荣国画艺术83-84三、文字改革方向之争84-91(一)文字改革拼音化方向的确定84-87(二)拼音文字不能立即代替汉字87-88(三)拼音文字设计的拉丁化与民族形式之争88-91第五章建国初期文化建设的古今之辩91-110一、戏曲改革的古今之争91-97(一)“百花齐放,推陈出新”91-92(二)“以现代戏为纲”92-94(三)从“两条腿走路”到“三并举”94-95(四)“一花独放”95-97二、文物保护的古今之争97-104(一)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之争97-99(二)批判梁思成的文物建筑保护思想99-104三、“厚今薄古”论104-110(一)“厚今薄古”论产生的缘由105-106(二)形而上学的“厚”“薄”观106-108(三)批判“厚古薄今”108-110第六章建国初期传统民间文艺的“推陈出新”110-137一、“文艺大众化”与“民间形式”的倡导110-112二、“戏曲现代戏”112-122(一)延安时期的新秧歌运动112-117(二)现代戏的“大跃进”117-119(三)“京剧现代戏”119-122三、新年画运动122-128(一)新年画的渊源122-123(二)新年画运动的开展123-126(三)关于月份牌年画的争论126-128四、新民歌运动128-137(一)新民歌的兴起与发展128-131(二)关于新诗发展问题的讨论131-134(三)新民歌运动的落潮134-137第七章对建国初期传统文化政策若干问题的熟悉与思考137-149一、建国初期传统文化政策的演化规律137-139(一)1949—1955年:传统文化的改造137(二)1956—1957年:民族传统的回归137-138(三)1957—1960年:“厚今薄古”与民间文化的“高扬”138(四)1960—1962年:“双百”方针的再提倡138-139(五)1963—1966年:民族虚无主义的盛行139二、建国初期传统文化政策的特点139-142(一)批判远多于继续139-140(二)夸大|教学论文网|服务于现实140(三)张扬民族性140-141(四)追求“大众化”141(五)注重文化工具价值的考量141-142三、建国初期传统文化政策的影响142-146(一)积极意义142-144(二)消极影响144-146四、对建国初期传统文化政策的历史反思146-149(一)肃清封建主义思想残余146-147(二)正确处理传统文化批判与继续的关系147(三)尊重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147-148(四)必须处理好文化建设的古今中外关系148(五)重视对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挖掘148-149参考文献149-162一、经典著作149二、文件及资料集149-153三、报刊杂志153四、相关著作(大陆)153-156五、国外及港澳台著作156六、硕博论文156-157七、期刊论文157-16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介入的科研项目162-163后记163-16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