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出读式课堂文化试述读出一片精彩结论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6234 浏览:191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谢守琴: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桂贤娣功勋班主任工作室及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省学习学研究会、市教学研究会及市教育学会会员、区学科带头人。曾荣获省、市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与特级教师同台献艺受专家好评,多次面向全市、全区展示课堂教学。多篇论文在国家权威杂志上发表,30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区获奖。
《中国结》是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文章共分六段,用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中国结的造型、寓意和蕴含的中国情。片段教学中围绕文中重点段第三段展开,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中国结的特点。同时,品味其语言表达的特点,为学生读中学写,读中悟情提供范例。湖北省武汉市钟家村小学熊晓茹老师执教的《中国结》一课,在片段教学中紧紧围绕一个“读”字展开教学,对读式语文课堂的几个流程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一、激趣导入,创设丰富的对话情境

一开课,熊老师就拿出一个巨大的中国结跟学生们交流,亲切自然的态度立即感染全场。因平常极少见到这么大的中国结,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瞬间被点燃,在感情上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其中既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炫目的课件,也没有设计繁杂的环节,它充分体现了我校读式语文课堂的一个特点——自然。看似随意自由,实则独具匠心,轻松自如的师生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因为熊老师的激趣导入环节设计得非常简洁、巧妙,为学生提供了“疑的环境”,所以在后面的初读质疑环节中,学生们自然能够敢想、敢说、敢问。

二、初读质疑,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教师抛出问题“关于第三段,你有什么疑问”,给足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质疑。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当时举手的学生多达28人,而且每一次质疑后仍有很多学生在努力争取发言的机会,这说明教师将质疑的环境营造得很好,学生们没有后顾之忧,自始至终积极地参与了教学过程。
因为是初读,学生们的问题比较散乱,有的提出了字词表层的质疑,有的围绕中心词提出了文本内容方面的质疑,有的提出了表达方法的质疑。不管是稍显肤浅,还是颇有深度,教师始终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关注着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教师在质疑中了解了学生的困惑,学生也在质疑中形成了“我要学”的良好状态。
学生质疑后,教师紧紧围绕本片段的教学目标,敏锐地抓住每个问题的特点,迅速进行点评分类、梳理提炼出“为什么说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这一中心问题。这个问题是最能引领全段的问题,是本段中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当然也是最值得学生们去深入探究的问题。

三、研读释疑,尊重多元的对话思维

熊老师非常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研读释疑。围绕学生质疑:“为什么说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熊老师首先教给学生释疑的方法:默读全段,思考并批注。教师让学生在表现出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句子下面划上波浪线,并在重点词下加上重点记号,这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重点上来了。
对于“巧夺天工”一词的理解,熊老师的处理显得有方法、有层次。一读:先理解“巧夺天工”一词中重点字 “夺”、“巧”的意思,再把重点字的意思串联起来理解整个词语。二读:把“巧夺天工”这个词放到课文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读,理解文中是指“中国结的编结十分巧妙,工艺十分精湛。”三读:理解了词义,再带着感彩读词 、读句。四读:回扣中心句读:难怪作者写到:“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在读中释了疑。
熊老师还非常善于抓住整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和表达方法来引导学生研读释疑。她充分利用“总分”的构段方式,自始至终围绕中心句——“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来展开教学,在指导学生研读三个分述句的时候每次都是从中心句出发,最后又回扣到中心句上,让学生读出了中国结工艺的巧夺天工,读出了中国结造型的变化无穷,读出了中国结寓意的丰富美好。这样的段落教学三进三出,层层递进,让学生由衷地感叹到中国结真不愧为民间艺人的杰作,心中的存疑豁然开朗!整个研读释疑环节具有一种整体感和结构美。熊老师还采用了抓排比句来释疑,通过对句子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中国结的不同寓意,这样就尊重了学生对幸福、生命、友谊和智慧的多元化理解。总之,不管是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释疑,还是感悟表达方法促使学生释疑,教师的巧引妙拨都是必不可少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方式注重了教学的整体性,注重了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把研读释疑环节真正落到了实处。

四、美读生情,激发个性化的对话感受

“美读” 是朗读的最高层次,它充分展现了读式语文课堂的精髓。如果“初读质疑”是为了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研读释疑”是在解决学生心中存疑的同时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对话,那么动情的美读则是让学生成为亲历的阅读主体。美读的确能生情,通过动情地反复诵读,学生的情感会自然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会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
回看刚才的课堂,熊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始终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体。在品读“巧夺天工”“叹为观止”等词语时,她及时利用自己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文本产生共鸣——学生们既有含蓄内敛的诵读,又有充满、神采飞扬的诵读;在感悟中国结的寓意时,有的学生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呼唤着友谊的欢乐”,有的学生表达出“对伟大生命的赞美”,还有的读出了自己“对燃烧着热情的生活的向往”。熊老师始终在激励学生入情入境,将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美读的形式传达出来,让学生“情随声出,声情并茂”,尽情地抒发内心对中国结的喜爱与赞美,表达自己对中国民间文化的兴趣。此刻的课堂就是学生、教师与作者碰撞的世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读式语文课堂的精彩写照。

五、读写结合,体现学生主体的对话地位

读写结合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运用。读式语文课堂就是要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把扎实有效的练习融进课堂。熊老师抓住课文中第三段的读写结合点:写排比句。她首先启发学生思考、想象,接着让学生口头练习,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最后指导学生写排比句。这样,“学语文,用语文”,学生动笔起来自然就不觉得难了。
从课堂上学生们展示的小练笔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通过仿写排比句,感悟到中国结所饱含的丰富寓意,表达了对中国结的赞美之情。这样的读写结合是实在的、有效的,如果我们能将语言实践扎根于课堂,长期训练,那么学生就会运用语言,就能学以致用了。摒弃的是漫无目的、空泛地写,反对的是矫揉造作地写。它坚守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地写,强调写在必写之处,写在当写之处。

六、广读延伸,拓展丰富的对话成果

这个环节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是有预设的。在学生充分感悟中国结蕴含的“中国情”后,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喜欢探究的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结的渊源、历史、种类等相关的知识,喜欢手工的学生还可以亲自动手编一编中国结,喜欢写作的学生也可以为中国结写一段广告语……不管用什么方法进行拓展,只要它能够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关注,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谊,能够展现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它就是适当的、有效的。
读式语文课堂的关键就在于读懂课堂、读懂学生。短短的20分钟,我们不难发现,熊老师就是紧紧围绕一个读字展开教学。虽然只是一个教学片断,但学生读书的时间就多达7分钟。通过学生的课堂朗读记录,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个体阅读达到20人次,其中包括自由读、默读、指名读;学生的集体阅读达到10次,其中包括默读、齐读;合作读12次,其中包括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可以这样说,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读,贯穿教学片断的始终,达到了以读促情、以读动情、以读抒情的良好效果,同时也把课堂氛围推向了。整个片段教学,教师都做到了读有方法、读有指导、读有情感、读有评价、读有层次。这样的读,就升华了师生情感。
激趣导入,导在轻松自如;初读质疑,质在关键之处;研读释疑,重在顺疑而导;美读生情,情在自然流露;读写结合,写在当写之处;广读延伸,重在彰显个性。这就是我们的读式语文课堂。它使我们的课堂散发着亲和之美,涌动着灵动之美,体现着简约之美,洋溢着本真之美。愿我们师生在读式语文课堂的殿堂里漫步、遨游,愿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真实幸福的教育生活!
(组稿:谢铭德 编辑:郝婵)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