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分组科学课堂上分组活动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33133 浏览:1548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科学是一门以人与自然为中心的学科,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探索兴趣、参与意识和能力。那么怎样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积极学习,积极思考,自觉钻研,主动获取呢?在科学教学中,我感到分组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所谓分组,即前后若干人组成观察、实验、谈论一组。教师在安排学生座位时,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个性、学习基础,有意将各类学生妥善搭配安排好,并根据教材内容,由组长负责开展观察、实验、操作、讨论活动。在讨论中要求积极思考,各抒己见,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各组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作出评价。现就如何在科学课堂上运用分组活动,谈几点做法。

一、运用分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教师。”这些都说明了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也说明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地学习。再加上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让学生分组实验或讨论,学生能调动多种感官投入学习实践活动,同学之间也能做到互相配合协同学习。这比起教师演示实验来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会好得多。

二、运用分组活动,能使学生直接主动评价、矫正,并以优带差、以优促差,优差共进

让学生分组活动前,教师不公布答案,各组都会特别用心讨论研究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如果组内答案不一致,定会用“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去搞懂,互相评价,纠正错误,力求一致的正确答案。这时中下水平的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被带动起来思考,促进了他们开拓思维。同时,小组人数不多,这就为胆小怕羞的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更有利于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在小组负责人的督促下,各人分工明确,各尽所能,达到了优差共进之目的。研究如何测杯水中的质量、一枚小螺丝钉的质量等,稍带创新的问题,有的差生就找不到突破点,实验做起来就达不到目的。经过同组同学的帮助,共同探讨,寻求方法,他们最终也顺利完成实验。这就达到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运用分组活动,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助于点拨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

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和学生的单向交流,而运用分组活动就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层横向交流。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多种思路,扩大自己的视角,摆脱了思维的单一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例如:如何识别藕、番薯、胡萝卜、洋葱头、马铃薯等属于茎还是根?学生各抒己见,有的提出看是否有节或节间,有的提出看是否有芽,还有提出看是否有叶或变态叶,而知识掌握比较全面的同学就能把前三者相结合,进行细心观察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上面有节、节间、芽、叶或变态叶的则为茎,而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则为根。众人各抒己见,形成思维的多向扩散,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四、运用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自寻特点,进行交流,从而培养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

大部分初中生的活动范围不大,生活经验也不多,有的结论可以让他们分组讨论比较得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智慧有时是令人难以估计的。例如,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通过课本上生物与非生物的变化情况图,让学生对这些图的观察、比较、分析而得出结论。这样就可分组活动,每组得出各自答案,组内各人又负责一个问题,最终让他们推选代表发言。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正确的肯定,错误的及时纠正。
分组活动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去,例如种植、制作、校园观察、调查等,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分组活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深化,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分组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采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尽可能地诱导学生在分组活动中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使科学教学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学生乐于学习的认识实践活动。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瓯北一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