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教育均衡进展视阈下农村学生迁移城市现象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12947 浏览:494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农村学生迁移城市严重阻碍了义务教育的均衡进展,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不足,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可以采取加大对农村学校设备和资金的投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合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等对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农村学生;迁移城市;布局调整;对策
1002-0845(2012)07-0087-02
作者介绍:韩颖(1979-),女,辽宁抚顺人,讲师,硕士,以事基础教育及教育信息化探讨;毕景刚(1981-),男,吉林梨树人,讲师,硕士,以事农村教育探讨。农村学生迁移城市严重阻碍了义务教育的均衡进展,已成为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不足。笔者通过对吉林省农村学生的系统调查,对该不足有了一些认识,现整理如下,以期对解决该不足有所帮助。

一、现象

1.农村与城市之间教育资源差距悬殊

通过调查探讨发现,农村与城市学校之间占有的教育资源有着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教育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的质量上。由于经费投入多倾向于城市学校,教学水平相对较好的教师基本都任教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很难吸收到高水平的教师;另外,在硬件设施方面,城市学校也优于农村学校,其理由也是农村学校办学的资金相对匮乏。以上两个方面理由加剧了农村与城市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2.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人数增加

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善和城市进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以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的农民开始进城务工,这一社会群体往往被冠以“农民工”的称谓。由于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导致随家长(监护人)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数量显著增加,这些农民工子女也自然以农村学校转入城市学校。

3.义务教育制度的影响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革新,转变了传统的办学方式,引进了社会资金,将私立学校作为公办学校的补充方式的同时也给农村学校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中责任不明确,县、乡两级政府对自身责任认识模糊;二是县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难以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不利于教育系统的稳定;三是私立学校给农村学校带来冲击,私立学校的优惠招生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家长。上面陈述的情况均以不同程度诱发了农村学生迁移城市的现象。

二、引发的社会不足

1.导致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

由于农村学生迁移城市,致使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出现闲置和浪费现象。例如,由于农村学校生源的减少,使农村学校教师出现相对剩余,有的任课教师只能改任后勤人员或教辅人员,导致国家教师人才的浪费;由于农村学校生源减少,使农村学校的校舍、教室和桌椅等教学资源出现剩余和闲置,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服务功能,导致了国家教育资金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2.加重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以对家长的调查得知,由于孩子以农村转入城市就学,家庭的经济支出显著增加,家长普遍感到由于教育消费的增加影响到了家庭的生活质量。通过访谈得知,部分家长为了解决接送孩子的交通不足,分别采取租房陪读、购置摩托车等解决方式,这些工具的购置消费和日常消费都是伴随孩子到城市读书所产生的额外消费。不难得出结论,农村儿童到城市就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3.学生的寄宿环境有着安全隐患

学生的寄宿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学生在城市的寄宿环境,二是因生源减少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乡镇学校的寄宿环境。农村学生到城市学校就读后,多数学生选择自行租房解决饮食起居不足。由于学生的自理和自制能力还不够,缺少家长的监护,所以有着一定的安全不足。农村学校合并后,将乡镇中心学校改成寄宿制学校,周边村屯的高年级学生需要到中心学校寄宿读书,由于缺乏管理寄宿制学校的经验和受经济条件制约,往往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匮乏,饮食和卫生条件相对较差,不同程度地有着各种安全隐患。

4.交通安全隐患凸显

政府对学生交通安全高度重视,国家和当地政府拨付巨额资金,为学校配备了标准的校车。由于政府配套的标准校车只负责学区范围内接送学生,所以路途遥远且又不在学区范围内的农村学生无法享受这一待遇,往返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学生不得不乘坐家庭私自雇佣的班车。被雇佣的车主往往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多拉快跑”,极易出现交通事故。由此说,交通安全不足是伴随农村学生流向城市的又一大社会不足。

5.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展

根据调查得知,迁移城市的学生家庭的教育支出占据了家庭总支出的八成,已经成为家庭支出的绝大部分,并且所有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在城市上学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家庭生活水平下降。另外,以消费角度看,农村学生迁移城市后,转变了农村家庭的消费结构,近七成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消费水准随入城有所上升,以而影响了其他消费,使得大量农民手中的资金流向城市,不利于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和进展。
三、对策

1.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给与调整

一是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设备和资金的投入。要解决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教学资源不均衡不足,就要拥有充足的办学资金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保障农村学校正常运转。二是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免费师范生”、“硕师计划”和“国培计划”等国家政策还不能彻底解决农村师资不足,还须当地政府出台地方政策,吸引高校师范生投身本地农村教育事业以及留住农村优秀的师资。三是要建立城乡间师资流动机制。参照重庆等地的做法,尝试城乡教师流动的工作制度,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转变当前农村和城市教师质量失衡的不足。

2.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学校管理体制革新

一是要简政放权,增强农村学校办学活力。简政放权要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实行上、下级分权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放权的同时,应建立和改善各种教育法规,加强宏观调控,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区别的对策。二是农村学校应提升自身竞争力。应争取以师资、学校环境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加强管理。三是要鼓励和吸收社会资金支持农村教育。通过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共同努力,吸引社会资金,并制定相关鼓励措施,这在政府教育资金相对匮乏的情况之下,可为农村教育的补给另辟渠道。

3.合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的是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可持续进展,让农村孩子能就近上学,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具体操作时应做到:一是当地政府部门应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务院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精神,保证农村学生能够就近接受良好教育;二是要加强对地方各级政府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历程中的有效监督,防止在撤并校历程中损害农民及农村学生的切身利益;三是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保障布局调整后各项配套设施与管理制度的健全与落实;四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加强自己的专业素质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和食堂的建设及管理

鉴于国家教育部对农村学校宿舍建设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以及农村学生免费营养餐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应重视卫生和安全管理。具体应包括:一是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寄宿制学校建设创造条件;二是适当放宽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编制,按比例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和后勤人员,为住宿生提供生活保障;三是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和食堂的条件,按照国家标准改善学校宿舍、食堂和厕所等设施。

5.确保农村学校的校园安全

校园安全管理是农村学校正常办学的安全保障,是一项长期、复杂和系统的工作,需要一套长效的管理机制。安全系统是校园安全的日常保证,制定并严格执行健全的安全制度,对保护学生和维护学校人文环境有重要的作用。安全系统应包括:校园安全保卫制度,校内设施安全管理检修制度,防火防电制度,寄宿制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等等。
参考文献:
[1]何双梅,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的困境及对策[J].教育探讨,2009(8).
[2]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不足及其[J].教育探讨,2006(9).
[3]范先佐.布局调整后的寄宿制学校建设不足[J].教育管理,2007(12).
[4]刘贤伟,城市化背景下城郊农村学生择校不足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张侃,多维视角下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何双梅,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要关注学生安全不足[J].中国教育学刊,2009(5).
[7]魏芷,我国未来中小学学龄人口变动与师资建设[J].经济与社会进展,2006(3).
[8]赵冰,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责任编辑:赵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