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关爱教学生学会关爱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7895 浏览:319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21世纪的今天,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与同情,以形成团结协作的群体,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只有如此,个体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自强自立也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呼吁,不仅要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更要教孩子学会关心,重视培养关爱、同情、友善等良好品质,并将之看作是未来社会和每个个体得以发展的关键和希望所在。所以,从小加强对孩子的“爱的教育”已刻不容缓,要想尽一切办法,教育孩子学会关爱。
关键词:关爱;家庭教育;指导
1003-2851(2013)-03-0154-01
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黄香温床,孔融让梨”之经典,今有“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之说法,中华素有礼仪之帮的美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越来越强。21世纪的主题是:“构建和谐社会”,而让学生从小学会“关爱”就更迫在眉睫了。

一、家长与学校统一步调,共同教育好孩子

家庭是对孩子“爱的教育”的第一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要做好“站领导”的工作。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通讯网络等机会,询问了解孩子在家的各种表现。要随时与家长沟通,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辅导”、“培训”。让每个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关爱、友善等品质的教育。如:知道父母既要工作,又要照顾自己很累,能体谅、关心父母,给他们倒杯水,拿双鞋或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看到父母不舒服或累时,不给他们添麻烦,不打搅父母;看到小朋友或他人有困难时,能主动询问、想办法帮助,表示关心等。
父母不重视培养孩子“关爱”而导致孩子不会“关爱”的事在当今这个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社会,并不是极个别的现象。不少父母常常埋怨自己的孩子不会体贴父母,不会理解父母。殊不知,这“病”在孩子,“根”却在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是只求学习好、考分高,将来能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出人头地,而忽视对孩子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618jyw.com
实际生活能力和人性、人格、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教育。父母省吃俭用,受苦受累却不让孩子吃点苦、受点委屈,一些父母甚至成了孩子的“机器”,从穿衣、洗脸到梳头、系鞋带,统统包揽下来,孩子在这种“拳拳爱心”之中长大,缺少锻炼,缺少磨炼,受宠爱多,受鞭策少,不知劳动的艰辛,不懂节俭,一味奢侈浪费,变成“温室的花朵”、变成“孤家寡人”,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尤其缺乏对人的爱心和同情心。因此,一些教育专家强烈指出,若父母仅仅给于孩子充裕、优厚的物质享受,而没有发现孩子真正所欠缺和所需要的东西,即不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不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宽容、无私的品行,以及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等,那将是父母的“失职”,也是他们最大的悲哀。
如何让孩子从小学会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建议家长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要保持节制,而且还要设法获得报偿。为了唤起爱心,而不换得伤心,必要的情况下,父母对这种“报偿”应提出要求或暗示。其次,父母要教育子女认识爱的真义,第一课就是教育孩子爱父母,然后才会爱他人、爱社会、爱世界。另外,要求孩子学做家务事,适当吃些苦头,从生活的磨难中提炼滋养人性、人格的乳汁。事实表明,那些在家懂得体贴父母,吃过苦头的孩子往往在校也表现良好,成绩优异。所以劝天下父母深谙教子比爱子更重要,爱子有度,教子尤须有方。

二、“身教”重于“言教”

《论语》告诉我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一言一行,在学生心中有着特别重的分量,教师是学生最易模仿的对象。因此,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教师自己先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样,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何以谈爱国家爱社会,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从小娇生惯养,在长辈精心纺织的温室中成长,养成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惯,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学校教师对他严格一点就不来上课,在家稍受委曲,就离家出走,更有甚者,走向极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这已成为我国计划生育国策下产生的又一个社会问题。
近年来,教师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特别是教学成绩的压力。教学成绩一旦与评职称、晋升工资、评优选先、甚至调离工作岗位等切身利益挂钩,就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教师只顾抓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报上屡见不鲜的教师伤害学生案,不仅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光辉形象,更使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成了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笑料。如果不再去认真研究教育方法,转变教育评价机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那也是教师的“失职”,是教育事业的悲哀。
“正人先正已,教子先修身”,父母的言传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有的父母也教育孩子要学好,自己却不能有好的示范。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积极肯定孩子的良好行为,适时适度进行表扬奖励,使孩子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孩子体验到了积极的行为结果,其良好的行为才会得以保持。

三、抓住各种契机进行“爱的教育”

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感人的事迹,能在迁移默化中使人受到感染熏陶而受到教育。生活中往往有许多特殊事件,正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大好时机。如学校举办的“手拉手”活动,向灾区贫困生捐款捐物,挽救病重的校友等等。教师和家长切不可把这些活动看作是单纯的任务,而是把它当成对学生爱的教育的良好契机。
总之,要真正的让学生“学会关爱”不是一天两天的工作可以实现的,但是我们只要付出真情和爱心,以春雨润绿苗的精神,就一定能让春天的花香永驻学生心中,就一定能使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