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作略谈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25862 浏览:1187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从小学起教师就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努力营造和谐的气氛,加强合作技能与方法的指导,并提供一些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探究。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不应缺乏合作学习的身影,它是学生们交流与表达的一个平台、一种情境,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效率的迫切要求。那么应怎样优化合作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呢?

一、在资源开发中培养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自主意识,我们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在实践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的需要,养成自发合作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我们学校有四棵高大的梧桐,是学生们朝夕相处的伙伴,也是方城特有的人文资源,成了方城的文化符号。梧桐那庞大的身躯是名副其实的“虫虫之家”,枝叶上有鸣蝉、飞蛾、蝴蝶……树干上有蚂蚁、蜗牛、毛毛虫……它们吃什么?住哪儿?又在忙什么呢?本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了组,开展观察梧桐比赛活动。他们通过观察、跟踪,甚至掏树洞,发现了很多我们成人看不见的秘密。而最让大家兴奋的是,每年的春夏之交,树干上有大小不一的蘑菇状的菌,开始大家以为这些灰不溜秋的东西是树上的疙瘩,小组成员分头咨询家长、查阅资料、请教科学老师,证实了是菌类。这令他们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也激发了他们保持合作的兴趣,掀起了分工查找资料、观察研究的热潮。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争论、意见综合等,形成新的、深层的理解。对孩子们来说,他们笔下的《蚁大哥旅行记》《叶丛中的音乐会》《“巨人”身上的“肿瘤”》等文章绝不是学习之外的负担,而是与梧桐生活世界的交流和分享,是他们互帮互助,沟通交流的情感流露。教师完全可以顺水推舟地把作为合作学习的写作变为学生的精神活动,因为积极有趣的合作活动是让学生保持合作兴趣的最佳措施。
在挖掘社会中更为丰富的习作资源时,小组合作的意识能进一步得到加强。社会习作资源的空间广阔而开放,寻找资源的难度增大,学生逐渐从“要我合作”转变为“我要合作”。他们分工分线,小组活动的成果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建立了小组写作资源卡档案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优美风景、生动事例、深刻哲理,都被分成不同的类别建立素材卡片,通过小组汇总,不断充实,建立真正属于群体智慧的写作资源库,可供所有学生检索查阅、提取、运用。写作资源卡可分为“景” “情”“人”“事”四个方面,再分门别类地下设各种栏目,如 “景”中的栏目按范围分为“校园风光”“家乡景观”“世界博览”等,“人”中的栏目按熟悉程度分为“亲朋好友”“相知相熟”“世人百态”等。小组合作搜集习作资源,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二、在撰写过程中掌握合作技能

小组建立了写作资源卡档案袋后,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习作最终得以语言文字形式呈现出来。关于个人观察体悟的,该独自完成,但现在很多习作活动需要同学合作,如作品赏析、研究报告、小说接龙等。
小组合作需以合作技能为基础,才能保证效益。这些技能有:一是倾听,凝视对方,静心聆听;二是记录,脑笔并记,收集信息;三是思考,判断优劣,概括归纳;四是表达,条理清楚,声音响亮;五是整理,去粗存精,融会贯通。在《青铜葵花》的赏析中,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要求下训练,教师创设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以达到相互启迪的功效。一段时间后,学生不但养成了倾听的习惯,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组长,要在学生中选择有影响力的同学,帮助其树立威信。比如以上面提到的学校的标志性景物——梧桐为例写研究报告,先得组织学生进行组内分工,集中组内意见,确定从哪些方面去探究。如选择研究梧桐意象的小组,从高洁品格的意象、忠贞爱情的意象、孤独忧愁的意象、离情别绪的意象等方面探究,并分工落实,检查汇报。讨论时,组长组织有序,大家专心致志,对梧桐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想象到本质,理解得深入准确、新颖独到,使个人获得的知识和信息得到了增值,个性思维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创编校园小说《贾聪明的故事》中,小组同学都是接着别人构思的情节独自往下编的,每位成员都要充分理解别人的观点,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往下续编。在完成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必须先接纳别人的观点,并根据别人的观点调整自己的思路。在整个过程中既有作为小组成员个体的独立目标,又有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大家可以相互关注、相互促进。这样的小组系统也将会是一个有效的学习系统,将很大程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点评修改中创新合作方式

学生习作后的交流点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合作小组最常见的组合方式是“四人小组”,这种方式在课堂组织上容易操作,发挥的实效性较强。但是这种方式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就是交流面狭窄,合作的范围有限,生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受到限制。为此,笔者根据习作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学生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
1.兴趣式
以写点评为目的时,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采用“兴趣式”,由小组成员自己确定从哪方面去点评,如文章的题目、文章的详略、人物的刻画、语句的描述等,并且要善于肯定、赏识同学的优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把对好文章的要求都凭借为同学写评语这个契机传授给了学生,学生又通过写点评运用出来,做到了融会贯通,评改自己的作文也自然不成问题。
2.互助式
以修改文章为目的时,我们根据学生的能力,采用“互助式”,优生对文章的讲评其实是对中下学生习作的再指导,而且效果远比习作指导课老师的讲解要好得多。当优生文章中的某处写得特别生动,结对的学生一定会有所发现,其实这是其他学生对优生文章的消化过程,学习过程,也是在同伴指导下对自己作文中存在问题的校正,是提高中下学生习作水平的最佳方法。这样的评改就是“以学定教”“以写定教”,遵循了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原理。
另外,如果把点评修改放在课外,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居住地,采用“邻里式”;如果在课堂上全班学生针对专门打印的同一篇文章点评,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座位,采用“同桌式”…… 形式各异的组合方式打破了“四人小组”的定势,为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四、在发表交流中强化合作体验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如果能让学生的习作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一定会激发他们极大的写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自信。每年年底,我会提醒家长多给孩子们订各类书报杂志,这样给学生习作的发表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本学期,本人在班级中统计了一下,共有12份报刊适合习作发表,我便把这些报刊的投稿邮箱印发给他们,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投稿了。本学期有8位同学的作文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上,有30多位学生的习作在各类比赛中获奖,尤其是大家合作创编的校园小说《贾聪明的故事》,以连载的方式发表在全国级刊物《新作文》中。这些荣誉犹如给孩子们打了兴奋剂,整个班级笼罩在喜悦的气氛中,学生感受到了成功合作的喜悦,品尝到了成功合作的甜蜜,也体验到了合作带来的莫大成就感。
当然,能发表在刊物中的文章是少数的,而大多数文章离“发表”的距离还相差甚远,于是我们在家长的支持下,在自己班内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编印作文集,让每个人每个小组创作的文章都可以变成铅字与大家见面。作文集面世后,各组同学自告奋勇地将它送给祖辈、亲戚、朋友和别班的同学、老师阅读,大家的赞美之词使学生产生了自豪感,不仅为自己也为组内的同学,习作热情再次高涨。从写作、编印到送人阅读,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等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集体的智慧,思维得到碰撞,问题得到解决。当然,我们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科的本质特征以及当前教学的实际,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探讨,不断反思、改进,并摘自: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教学变革的推动力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