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探究选题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32969 浏览:1476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和老师都有培育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责任。而小学语文教学要突出对学生的写作、阅读以及灵活运用等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其以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语言表达是一种用语言来反映思维的行为方式。它通过语言将情、理、事、物等内容在读者和听者之间进行传播和交流。表达能力其实包括了看、记、想等多方面的能力,是其智力和学习水平的一个综合性体现。然而,许多人认为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述和书面表述。这也是许多人不同时进行书面表述和口头表述的原因。

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1.教材语言方面——表达情境设置不足

首先,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的目标是完成规定的任务,通过各种测验和考试,而不重视设置口语交际情境。许多语言训练的内容都被压缩掉了,课文中出现的很多词语学生根本不会用。例如《母亲的恩情》一课,很多老师只是将考试的重点词语“生机勃勃”“湿润”等提出来解释一下,只要求学生记住意思,并不让学生造句子,或者只提问几个学生造几个句子,根本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会用这些词语。再者,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内容大多是脱离现实生活的,要求小学生达到的书面语言标准也不符合小学生的能力,这种强调完美而忽视小学生实际能力的训练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教学方法方面——忽视逻辑思维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教学必须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合。但许多老师并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教学过程很随意、盲目,语言训练不能做到根据学生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有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不足,感悟过头。从前分析课文时,几乎篇篇划分层次、归纳大意,理清文章思路。但现在教师不再过多分析课文、划分层次,因为这么做会让人觉得老师不让学生自主学习,也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学习《秋天》一课时,很多教师只带领学生读课文,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再设几个问题,提问几位同学回答,这一课就算讲完了。这样学生是自主学习了,可是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参与,更谈不上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并且在做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时,很多教师只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很少注重训练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致使学生发展不平衡。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不够,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

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探究

1.开发并利用社会与家庭的学习资源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造成的,这三者相结合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认识到“课堂无处不在”,应努力开发、利用社会与家庭的学习资源,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主动与人接触,如外出旅行、家庭聚会等。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书面语言再现真实生活,并借机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达。老师还可以经常与家长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2.营造和谐、、互动的谈话氛围

教师需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表达氛围,尊重学生的表达习惯和想法。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调动学生的表达兴趣。只有学生有兴趣学习了,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师生关系要融洽,使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只有老师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有信心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创设课内外真实有效的交际情境

教师应巧妙设置语言交际情境,把学生的交际激发出来。要有效利用教材,寻找口语交际的话题,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动笔写作,提高他们的交际和写作能力。例如《翠鸟》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翠鸟的图片和介绍翠鸟的习性。看到美丽的小鸟,大家肯定都喜欢,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大家小组交流翠鸟的特点,然后再提问,最后也可以让大家把交流的结果写出来。这样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口头作文。指导他们对某个题目进行条理明确、流利的表述,如《我的小发明》《我的烦恼》等。讲《春天的发现》时,可以先带学生到操场走一圈,从各种角度观察自然景物,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用心找出春天的特征,然后要求流利地讲述自己的发现。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
总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其将来的发展很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开发、利用各类资源,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交际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