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创设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情景创设研究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31763 浏览:1453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景的创设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它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情景创设
1002-7661(2013)31-133-01
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景的创设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它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论述,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情景创设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很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多难题,比如:物理概念抽象难以理解;物理课程相对枯燥,缺乏动态;物理实验活动缺失,使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接受程度放慢等等。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初中物理课程是一个由教材、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和教学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新的物理教材不再是对一大堆已有的物理定理和定律按部就班的讲授,而应该是在学习中逐渐获得知识,在教学中逐步使学生提高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并转变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主张情景创设教学模式:也就是物理学习活动不再是单一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界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理解与接受知识的过程,其教学基本原则是:从提出与学生关注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开始,围绕基本概念在情景中组织进行活动。因此,新课程标准下应当注重围绕物理基本概念在情景中引出问题,在情景中探究问题。加强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景的创设,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扭转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倾向,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情景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个途径

1、通过物理现象的情景再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的

让物理现象进入课堂,首先需要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转而成为课堂的情景问题。如此一来,物理课堂就有可能变得活跃起来,问题多起来,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也就大了起来,学生既有了学习兴趣,也在相对抽象的物理概念面前形成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情景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尽量选择绝大多数学生所熟悉的身边的事例,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不能过难或过易,过难会使学生望而生畏,过易则缺乏探索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三是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应与课程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相适应。这样不但能使物理教学贴近生活、生动具体、深入浅出,而且更能体现物理学的本质与内涵,同时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物理的。

2、用物理情景创设激励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的高科技问题与中学物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解决这些物理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情景创设展现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物理来解决。比如,把高科技问题转化为普通的物理问题,既做到了与时俱进,又及时反映科学的前沿和最新科技成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贪大求全,因为系统地研究某一问题,往往会超出中学物理的知识范围,导致学生无法用当前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不过也要在开阔视野、启迪思维的前提下,把情景创设的知识纵深可适当调整。这些情景创设,转化成课堂问题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会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3、通过情景创设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记忆是思维的起点,而感知是记忆的基础。根据思维理论,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知识的巩固主要是通过长时间记忆来实现的。这三种记忆既与记忆内容有关,又与记忆材料有关。教师的讲课,语言稍纵即逝,学生听课往往形成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如果在听课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些生动的物理情景,通过情景形成的鲜明形象就可以实现长时记忆。教学中把记忆内容与物理情景相结合,以情景作为记忆载体,就是在发挥形象记忆的作用。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人用到多年前学过的物理知识的时候,他不但能准确回忆出知识本身,而且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当年教师讲课时的音容笑貌和形象事例,这就是情景创设的作用。

4、通过情景创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和科学探索的最重要手段,绝大多数物理定理、定律的得出都是建立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用物理实验来创设物理情景直观可信,是物理教学最严谨、科学的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方法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最重要手段。利用物理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应注意:一是实验方法和手段不要停留在过去陈旧器材设备上,要适时更新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同时既要能体现科学内涵又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实现学习上的创新与理解知识的创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