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出新稳中有变 稳中出新学报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4073 浏览:103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07年江苏历史高考,是现行高考模式的最后一年,也是向高中历史新课程过渡的一年。综观2007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既可看到江苏自主命题的稳健风格即以历史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基本学科能力的考查,也可领略到新课程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的体现即试题中蕴涵的对学生主体性和学习探究性的要求。因此,为应对2008年历史新高考,认真研究2007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仍不失为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一、2007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的微观分析

(一)选择题
中国古代史:第1题以文献资料为命题载体,只以“天府”两字泄漏天机,考查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第2题以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命题的切入点,妙在所选四幅图片并非完全出自课本,重在拓展考查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第3题关注区域历史,重在辨析“原因”和“特点”,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第

4、5两题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出发,尤其是第5题似无图实有图,强调时空观念的有机结合。

中国近现代史:第6题以历史图片为命题载体,重在考查学生对列强侵华历史的掌握情况;第7题避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源,具体考查学生对“资本输出”、“商品输出”的概念辨析能力;第8题立足“现代化”这一重要主题,从思想文化角度考查具体史实;第9-12题利用文献资料、时事政治、图片等隐性串联国民党历史,而且客观理性地突出国民党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第13题以江苏南京为窗口,“近代史”、“起点”、“终点”等词语的深刻内涵;第14题仍是以“现代化”为主题,既考查基本史实,又突出“稳定是发展的前提”;第15题以诗歌创设情境,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较为细致,令学生猝不及防。
世界近现代史:第16题从“人类文明”和“现代化”的角度,突出考查人物和学术思想的对应关系;第17题以“提三尺之剑”(军事家)、“创为推举之法”(政治家)和“开国者”等重要信息为提示,引导学生指向“华盛顿”,融史实和能力考查于一体,匠心独具;第18题以民生问题为切入U,以一段生动的对话为载体,考查学生对不同国家重要史实的记忆;第19题类似第15题,通过歌曲创设情境,以“国家的统一”为主题,考查基本史实;第20、22、24题仍以“现代化”为主题,涉及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考查不同类型国家的相关史实;第21、23题跨越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突出“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尤其是第21题以宣传海报为命题载体,活泼生动,令人耳目一新。

(二)材料解析题

第25题以宋元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为考查点,前两问中对“积贫原因和对策”的考查既强调材料信息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又兼顾教材基础知识,设问巧妙;对“王安石变法成效利失败原因”的考查则完全立足材料进行归纳,不拘泥于教材语言;最后一问采用了半开放式的设问方法,为学生思维的展开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第26题立足“现代化”这一主题,以“八大”为切入点,并结合背景和实施结果适当进行前引后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知识体系,最终还跳跃式地同理论形成跨历史阶段的整合,体现出历史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但不足的是,此题只有第1、4两小问可以通过材料获得充分的信息提示,其他两问完全等同于材料式问答题,材料题的应用价值体现得不够明显。
第27题从两个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对比入手,展现“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的内涵。第1、3小问立足教材基础知识和材料信息,很容易作答,充分展现了材料题的应用价值;第4小问前半部分结合图片和文字考查基本史实,极其平和,关键妙在后半部分,“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的表现”在旧教材中没有明确表述,这种设问完全是在考查学生对基本国际时事的关心程度和把握能力,突出大国责任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培养。美中不足的是,第2小问设问不够明确,影响学生答题质量。
(三)问答题
第28题以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现象——“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为思维的触发点,着力突出“传统文化”主题,设问非常明确,考生只要抓住“先秦”、“西汉”和“南宋”三个时间限定语,关注“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地位的变化”三个求答项,注意严格采用教材语言,突出主干信息即可。
今年是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温家宝总理访日并在其国会发表重要演讲,中日关系从战争走向和平的内涵尽显于此,命题组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信息,跨越古今中外的历史精心设计出第29题,将时事放到宽广的历史背景下去思考。第1小问重在考查中华文明给予日本的影响,答题不可偏离题意;第2小问对“洋务运动、明治维新共同背景和军事改革措施”的考查既关注学生史实再现的能力,又关注其宏观把握历史并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第4小问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看待中日之间的战争,避免堕入狭隘民族主义的窠臼,立意深刻;第5小问采用开放式的设计,为学生思维的充分展开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
第30题抓住当前电视传媒所主导的热点话题——“大国崛起”,精心选择英、德、俄三国史实进行设计,总体结构前后呼应,先分后总,以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内外政策为背景,既从正面着力突出创新、改革、统一和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作为中国崛起的启示,又从反面以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方式衬托中国和平崛起的积极性,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历史学科鉴往开来的价值由此可见。

二、2007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的总体特点

“稳中有变,稳中出新”是今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的总体特点。具体有如下列:
首先,突出文明史观,以新课标要求的三大模块主干知识为主线,将现行教材知识体系进行重组,以新的视角和理念构建新的知识模块,例如六道大题中除王安石变法外,其余均采用专题思路,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进行线性串联,探寻一般性的规律:而且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精神文明史三大模块的比重相对平衡,精神文明史的比重有非常明显的增加,例如第28题着力考查“儒学变迁”这一文化现象。
其次,今年的江苏历史试卷决不仅仅是考查一定的历史学科知识和能力而已,其间还渗透了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使之蕴涵了深刻的寓意。如第25题王安石变法、第26题八大和理论、第30题英国政治制度的创新和经济领域的变革等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创新、发展”的内涵;此外新课程突出强调的各种核心价值观例如人文精神、国际视野和现代化理念等成为教材主干知识串连的依托,例如第27题中国在联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618jyw.com
合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第29题关于中日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战争与和平的思考、第30题不同国家的崛起方式及其启示都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国际视野。
再次,今年的江苏试卷非常注意关注现实 源于:免费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