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为重从人为本试述素质为重研究生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26420 浏览:1197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品德教育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中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渴望了解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方针政策;他们思维活跃,而面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往往会在人生价值方面产生诸多疑虑;他们渴望掌握知识,却不满于思想品德课背条条、考框框的学习方式,因此他们特别希望教师能在讲课中理论结合实践,情理交融地解除自己的思想疑惑。
长期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之所以陷入尴尬境地是因为教学目的一直停留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中,照本宣科、灌输大道理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通病。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特别是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并能从中感悟到思想品德学科的作用和价值。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如何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笔者总结出:要搞活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围绕教学任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教学真正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教学上要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吸收知识的雨露,享受真情的滋润。

一、教学的设计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改变以往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倾向,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思维,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1.备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既要依据教材,又不可局限于教材。虽然教材中提供的活动方式和方法有很好的参考作用,但却是按照教材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便是开展活动也是机械地进行,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及形式时,必须讲求实效,灵活运用,不能死搬硬套。
2.备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需要,开发学生内在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课堂的组织

大家都知道,以往的课堂是“一言堂”,教师唱“独角戏”。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实现“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也增进了同学间的交流。
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鼓励学生通过开发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动手查阅收集资料等途径获得相关信息,并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让全班学生共享成果。促使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增强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借用多媒体手段,顺利、有效突破教学难重点

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色兼备、静动结合、信息量大等诸多优点,可变抽象为具体,化隐形为显形,拓宽教学时空维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强化感知效果,降低抽象思维坡度,从而有效解决教师语言难以讲清、讲透的重难点内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可增加许多鲜活材料,拓宽加深教材知识广度和深度,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共享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思想品德学科知识同其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获得知
识,培养能力。教师努力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独立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讲七年级下册《人生多彩》一课时,笔者首先播放了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夺金牌、升国旗、奏国歌的视频,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思想感情、道德认识、道德情操不断得到感染、升华。通过形象教学,提供一个个鲜明生动的道德形象,比照本宣科更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了解世界、明辨是非,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起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3.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

教学过程是全体学生的参与、体验、感悟过程,是创新,是实践,侧重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倾向,培养的是学生的意志、情趣、信念。这既是世界观的熏陶过程,也是方法论的形成过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有不同的兴奋点,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因此,任何学生的质疑意识、探究意识都应肯定和鼓励,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绝不可打击和讽刺。教师要倡导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注重个性的发挥,做到因势利导,不能千篇一律。

三、完善评价制度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一大障碍,也是应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618jyw.com
试教育的写照。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作出全面的评价。

1.改革和完善作业形式

作业布置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要摒弃单一的作业形式。如设计主题班会或主题活动,撰写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设计黑板报等。这些作业形式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述能力以及社会活动的能力。

2.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

综合性评价体系是在结合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堂主动参与态度、合作性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等评价项目,以学生参与积极性程度、思维活跃程度、情感体验程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程度等作为评价标准,而不是“以分数高低论英雄”。这个评价体系比以往单纯凭分数作为评价依据的做法相对合理些,能够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教无定法,学无常势。”只要有益于新课程改革,有益于落实“以人为本,素质为重”的理念,都不妨大胆地尝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探索一条适合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袁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