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浅谈浅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20008 浏览:859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中音乐欣赏是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一项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音乐欣赏调节和改善学生情绪,挖掘学生内心向善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音乐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音乐作品,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笔者根据高中生的一些心理特点,结合自己的音乐教学展开一些教学设计的探讨,和大家一起探讨与交流。
高中阶段学生多为15~19岁,属于青年初期,也称青春中期,处于一个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是初中阶段的继续,因而具有许多与初中生相似的特点。但其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阅历的丰富,显得相对成熟、老练。在表现程度及关注的焦点上也有所差别。

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高中阶段学生好幻想,对未来有无限美好的向往和憧憬,他们的想象丰富但又常脱离实际,常离开现实条件设想自己有个非常美好的未来。针对这样的情况,一般笔者会在学生段考之后的一周给学生欣赏《二泉映月》与《命运》,让学生静静地去听音乐家们在面对曲折、面对困难的时候是怎样用音乐去表现的。有的学生在听后感想中就写道《命运》在告诫我们要不断地抗争,面对命运给予的考验,要勇敢地去面对,永不放弃。假如你放弃了,那么你就失败了;假如你选择了坚强,那么你就成功了。在残酷的命运面前,要静下心来想:你要坚强,你要勇敢,你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当高二的音乐课结束的时候,学生印象最深刻的音乐课就是这一节课。但是当段考之后学生被各科的老师和班主任批评了以后,笔者就会选择轻松的标题音乐给他们听,如《森林里的水车》和《时钟店》《动物狂欢节》等。让轻快的音乐和自由的联想使学生得到放松,同时让易出现过激的行动或急躁的情绪得到调节。很多的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课,而且很多的学生都来问笔者要音乐曲目回去再听,并和笔者探讨还有哪些这方面的音乐可以去听去收集等。

二、偏激与理智的矛盾

高中段学生年轻气盛,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容易出现偏激及冲动。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笔者在高中音乐欣赏的第二学期,开展了以宿舍为单位、时间5至8分钟、题材不限、内容积极向上、有内涵的表演。学生的课堂表演小结,利用了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这样写道:“当无人愿意拟个像样的剧本,那是从来就没有想过的急。打开语文课本翻看那些话剧,突然感到无比的无助。看不到希望的心,不安的眼睛,终于看见有人忙碌有人在编剧,却无法凝集在一起。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我很愿意,有没有人曾和你一起努力,有没有人告诉你,我很在意,在意我们宿舍人的心有没有聚在一起……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我不会知道,组织大家在一起做件事是那么的有挑战性;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我不会知道一个人的想法是可以很与众不同;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我不会知道,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很渺小。现在我明白,大家在一起,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理解、宽容还有关爱。虽然我们的表演不是最棒的,虽然其中有些心酸,可是我看到了她们的笑容,她们的努力。感谢她们给了我感动,感谢老师给我们一个合作、共同表演的机会。也许我们的音乐课程将会定格在这个时间,但这里是值得回忆的事情,音乐带来的不仅是精神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在表演的过程中会出现因为小事而不演,对别人的表演叫倒彩等情况,所以在给他们点评的时候,笔者要求必须都要先说出他们的两个优点,然后才能说不足的之处。渐渐的,笔者的音乐课上的课前表演,学生都非常的积极。笔者还将他们的节目拍录下来,不仅可以让他们加深成长的记忆,更可以他们促使积极主动地去准备。而节奏缓慢、韵律安详的音乐,如中国作品《春江花月夜》、大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维瓦尔蒂)、管弦乐组曲《大海》(德彪西),《水上音乐会》(亨德尔),《幻想曲和赋格曲(g小调)》(巴赫),交响诗《死之舞曲》(圣桑),舞剧组曲《火鸟》(斯特拉文斯基)等,能够减低人体内具有刺激和兴奋作用的激素。聆听这样的音乐,可以使人感到轻松舒畅,从而使精神疲劳得到消除。所以有时在上课前放给学生听,并适时做出语言引导,让学生的身体和精神逐步得到放松,获得身心的全然释放。

三、闭锁与交往的矛盾

心理的闭锁性是从少年期开始出现的,到高中阶段更加突出。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再加上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其发现“逢人不可再全抛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饰、内隐的需要及各种顾虑,使其嘴上相继都加上了一把“锁”。为此,首先,笔者在合唱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要求每一个学生的声音状态、口形以及吸、呼、起、收都尽量保持一致,以求得声音的统一和声部的协和。这不仅要求学生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笔者反复强调,只有全体学生团结一致,默契合作,才能做到旋律、节奏、音准、速度、力度上的配合一致;才能做到对音乐的理解,感情投入的一致,才能确保合唱的整体效果和成功。笔者在这种“只有我们,没有我”的集体活动中,正确引导学生自觉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他们懂得,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合作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位置,无论是高声部,还是低声部,是主旋律声部,还是副旋律声部,是领唱还是伴唱,都应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才能获得均衡协调、和谐统一的合唱效果。当学生从中体会到只有集体的团结协作和个人努力,才能唱出如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618jyw.com
此优美的合唱作品时,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意识也就随之形成。其次,在音乐课中笔者还渗透一些音乐治疗的知识给学生。美国音乐治疗专家唐纳德在《人生的音乐治疗》一书中这样说:“音乐治疗就是医生通过音乐方式来恢复、保持或改善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从而让个体在身心水平达到良好的改变。这样的改变是指个体经过接触音乐,对他自己和自身环境有较大的开发,进而达到积极的社会适应。”如欣赏优美、轻松的音乐可以弱化紧张、不安的情绪,保持冷静、沉着的心理状态,雄壮威武的乐曲则可以增强斗志激昂情绪。当我们被颓废的、消沉的情绪左右时,激昂乐观的音乐可以使人精神振作,乐观、轻快的曲调可以抚慰一个忧伤的心灵,平和、柔美的乐曲又可以使冲动、激烈的情绪逐渐平静(如肖邦的夜曲)。优美的音乐中动人的旋律、轻松的节奏、悦耳的和声、丰富的音色,可以使人的兴奋与抑制得到调节,情感强度适中,时间延续适度,精神能量消耗减少,疲倦的身心恢复精力,不平衡的心理趋于平衡等等。
总而言之,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取决于社会、家庭和学校各门学科教育的共同努力。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和健康心理,有效地促进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只要我们抓住学生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一定会在我们的引导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袁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