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教学实践高中美术教学实践与深思

更新时间:2023-12-25 点赞:19013 浏览:835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在欣赏学习,了解掌握中外美术作品时,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学生只能对已学过或教师讲过的作品有较清晰的认识。但当一个新的作品出现时,又不知从何说起,往往缺乏理性认识和分析。为此,在对一般美术学习的认识规律和艺术语言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艺术欣赏;艺术语言;美术教学
高中美术欣赏课程,以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为主,
兼以贯穿一般的美术常识。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使用以来的情形,总体看,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教材内容的安排都是无可厚非的。就欣赏艺术作品而言,它应是构成高中美术欣赏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其欣赏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应是以教材为依据,与学生的欣赏水平相适应的。对教师而言,站在学科的角度,你在“教什么”?你要“怎么教”?这是教学中最根本的东西。

一、结合其他艺术,阐述美术问题

作为艺术欣赏课,通常有“欣赏三要素”的说法,即:第一,对艺术语言的了解;第二,对艺术家和艺术流派风格的了解;第三,对艺术作品创作产生的背景的了解。在欣赏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一环节对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这也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切的体会和收获。
就艺术欣赏而言,其所涵盖的形式、种类是多样的,表现出的风格、特色也是复杂的。文学上有一种修辞手法叫做“通感”,就是借用其他形式来说明或比喻现有问题,音乐与美术是具有这种“通感”效应的,“音乐是流动的绘画,绘画是凝固的音乐”,二者的共同点是“感觉为先”。我在课堂上有意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识地安排一些问题,如,“你为什么喜欢这首歌?”学生的回答:“好听。”直截了当,没有任何其他的理由!我有意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拉斐尔的《椅中圣母》这幅画问学生:“你喜欢这幅画吗?”学生答:“喜欢。”我问:“为什么?”学生答:“好看!”我继续问:“你能说说好看的理由吗?哪怕只有一个。”大多时候,学生多数都回答不出来,这时,我便利用学生喜爱的音乐来加以解释,实验一:将原音乐作品的速度放慢,学生说:“太慢了。”“不是那个节奏了。”实验二:将原曲的调式降低,学生说:“太低了。”“调不对了。”实验三:将原曲的配器改变,学生说:“不像了。”“变味了。”或“音色没了。”最后,我再将原曲播放一遍,学生的感觉又回来了,美了,也舒服了。这时,我将前面学生指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鼓励他们:“你们指出的问题很专业,所用的都是音乐艺术中的语言,如:‘节奏’‘调式’‘音色’等,为什么能说出这些音乐语言呢,平时接触得多,从感觉的准确到理性的判断已经成为一种自
然。”学生听完这样的评价非常满足,我于是顺水推舟再次回到那幅被学生认为“好看”却说不出原因的作品上来,请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分析并找出作品好看的真正原因和理由:(1)这幅画的外框是圆形的,而别的画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2)画面中人物长得很美,神态很自然;(3)画面中的颜色很漂亮;(4)画面中的人物画的很逼真;(5)人物前后错落有致;(6)衣服的纹路很自然。这时,我将学生找出的理由概括成美术的语言,它们是:构图、造型、色彩、明暗、、质感、肌理等,随后,我又将课前准备好的强调各种美术语言的经典作品一一展示给大家,以加深他们对各种语言的认识和了解,学生被那些经典的作品所吸引,并且开始用较为准确的艺术语言来形容它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大家觉得收获很大,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好多东西,提升了一个档次。课后,许多学生围在我身边不想走,对我说:“老师,我们终于知道怎样去欣赏了。”也有的学生在课后谈体会时说:“过去,我不喜欢的作品或者看不懂的作品我就不看了,现在不同了,我现在似乎知道了怎样解读一件艺术作品。”还有的学生说:“看懂了一幅画才能真正感觉到这真是一种享受。”在我的教学计划甚至是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总要将艺术语言的能力培养落实在整个教学中,使其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和培养学生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

二、把握学生个性差异,鼓励与引导相结合

艺术语言的掌握与学生在欣赏中形成的个性差异,是近两年我在教学中的一个发现,而实践又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教学实验:在教学中,当一幅作品展示在学生面前时,我一定问他们“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起初学生不好回答,对了不是,错了也不是,这是高中学生的一种常见的心态。我于是鼓励他们“喜欢”“不喜欢”都是对的!但要用艺术语言分析并谈出各自的理由,学生便抛开了顾忌谈出自己的理由和看法,我还时常以学生自己的观点让大家进行讨论,鼓励欣赏中所形成的不同观点,并让学生在讨论中使这些好的观点和看法逐渐饱满起来。欣赏课的讨论是把教学引向深入的重要手段。我适时地安排一些讨论是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或观点“立不住”时进行的,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让学生在欣赏中各自形成的个性特征健康的成熟起来,不像以往被大家看成“另类”,而是一种有个性、有独到观点的正常现象。这种“个性”和“与众不同”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知识和文化作支撑的。第二,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如何去讨论。讨论也是需要学习的,让讨论成为一种自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也找到了一些规律,如,大多数女生对色彩语言、质感语言以及构图精巧的作品容易产生兴趣,而男生则更关注造型语言、构图的气势以及材料特征较为明显的作品;女生喜欢作品中文学性、故事性较强的形式语言,男生则更关心历史因素、地理因素以及时政性、科学性因素突出的艺术作品等。以上这些均反映出学生在欣赏中所形成的个性差异,也同时显示出他们对艺术语言把握的能力在逐渐地成熟。

三、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由于没有绝对的标准,始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学科、难以具体衡量的难题。但是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否,却可以在我们的课堂上随时随地看到,“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学会掌握艺术语言能力的教学实践和
探索,我们有了一些收获,也总结了一些方法,尽管在评价与论证中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实验与研究,还有很多欠缺和不足,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给学生欣赏最好的艺术作品,课堂上实施最好的教学引导,用最好的文化理念去影响他们,相信我们的艺术欣赏教学会让他们受益终身的,这对于他们审美观念的形成、审美情趣的发展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美育是人格完善中不可替代的教育”。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湖北省老河口市高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